敬业模范事迹材料6篇

时间:2024-01-17 作者:Mute

在事迹材料中可以展示个人在团队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取得的成果,强调人物对于正义的坚持,是事迹材料不可或缺的一环,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敬业模范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6篇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篇1

余老师自1994年以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长期以来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她不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是一名具有丰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实用的业务功底,能胜任各年级教学任务的优秀教师,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01年获武进市政府嘉奖,并连续被评为郑陆镇优秀教师、河三口中学首届十佳青年教师,并在武进区教师基本功竞赛(解题)和青年教师形象技能竞赛中获奖。

自1994年以来,长期担负高中英语教学工作。无论哪项工作,她都全身心投入,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多鼓励,多表扬”的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扶持偏科生”的原则,用自己对英语的热爱去感染着一届届的学生,所任班级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时,余老师还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为偏科的学生补课,精心辅导,得到了每届学生的一致好评。从教近二十年来,每年的工作量都很大,任务重,但一直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俗话说:“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二十多年来,余老师十分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努力在许多不经意的小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曾这样写道:“余老师,你是一株温柔的常青藤,也许你很平凡,但你细密的绿叶却为我搭建了一片天空,给了我向上攀登的平台;也许你并不起眼,但你弯弯的脉络却一直延伸,深深地融进我的心里,让我有追求梦想的动力。你是我心中的橡树,因为你的坚韧指引我前进;你是我心中的常青藤,因为你的温柔给予我动力,感谢你,感谢一路有你相伴!”

另一名学生写道:“你去澳大利亚回来后,经常在学校吃晚饭,然后备课,批改作业到天色晚了才回去。你说:‘这么长时间不上课,都快忘了,当然要多花点时间。’认真负责是你不变的信念与执着。无论你面对如何肆虐的风雨和滔天的巨浪,在人生的风雨中,你总是笑着面对。感谢您,余老师,感谢您教会我认真负责,教会我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生活。”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人格需要人格的陶冶,爱就是最好的教育。余老师在平凡工作中诠释着教师工作的伟大,彰显着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篇2

林科老师于1999年6月毕业于阳江师范学校,从1999年7月至现在都在阳春市潭水镇良垌小学任教,已经为教育事业耕耘了12个春秋。任教以来,他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安教乐教,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林科老师更加认真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他的先进事迹概况如下:

一、爱岗敬业,道德高尚。

从教以来,他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关心国家大事,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安教乐教,积极工作,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服从学校领导的分工,做好毕业班的工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不断探索,好学上进。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林科老师深深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单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师德,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所以为了在漫长的教学道路上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边教边学,积极参加各级单位举办的教研活动。他每学期都参加本校的“一人一课”教研活动,经常参加镇以及各教研网点的教研公开课,和同行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上学期他片在教研网点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三、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方针,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培优转差,启发诱导;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点,抓住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长期以来,他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做到语言准确,节奏分明,重点突出,方法得当,而且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他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把握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课。教学过程中,他以备好的教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艺术语言,灵活多变地引导学生创造热烈有趣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效率。课后作业情况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每单元测验是对学生整个单元知识的考核。因此,他对学生的作业和单元测验卷都能够及时批改和评析,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补救措施。他还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他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学,认真处理好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打破满堂灌的注入式应试教学,采用自主创新的新模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手拉手”学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书育人,硕果累累。

工作以来,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以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在转化后进生方面,他经常联系家长,做好双边教育,用师爱感化后进生,对差生进行“赏识教育”,在感情上不嫌弃,态度上不粗暴,而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想尽一切办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适应性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差生转化率达100%,如他班的冯伟雄同学,原来无心向学,常常迟到,旷课,即使来上课也常常打瞌睡、玩东西,成绩很差。为此,林科老师多次找伟雄同学谈心,耐心地教育他、关心他,并从中知道他很喜欢画画,就让他参加镇的图画比赛,辅导他画画,借此引导他转上正确的学习态度,结果伟雄同学的图画作品获得镇的三等奖,而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培优工作中,他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对优秀生进行辅导,取得显著成绩。在镇“六一”举行的图画、书法、歌咏比赛中,他所辅导的冯伟雄、张宗正同学均获得了图画比赛三等奖;冯雪兰和陈桂阳同学均获得了书法比赛的三等奖;李雪同学获得了歌咏比赛的三等奖。而在期末的升中考试中,他所辅导的冯永辉同学更是以全镇第5名的成绩考上了实中。

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林科老师还注意班的整体教学成绩。他前年所担任的六年级数学,在阳春市抽检中名列全市排名第一,成绩非常优异。

总之,林科老师工作认真,所担任的班科成绩优异,为教育教学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篇3

32年如一日,栉风沐雨,扎根沃土,他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忙碌;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帮农民之所需,情系农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被誉为“农技推广的追梦人”,他就是河南省镇平县农技推广中心支部书记杨丙俭。

想农民之所想。农民的理想就是多打粮食,增加收入,但是没有正确的生产规划和农业技术做支撑,往往是事与愿违。桂琴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种过决明子、春红薯、春花生,而且种什么就购置什么机械,结果决明子因没有销路而赔钱,春花生因自然灾害大部分烂在地里,红薯因价格低入不敷出,年年种年年赔,但自从结识了杨丙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杨炳俭来到桂琴农业合作社的地里,结合近几年的种植、销售情况,对赔钱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导他们以优化种植结构为突破口,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以种植价格稳定、投工少、机械化程度高的小麦玉米为主,购置灌溉机械,解决缺水的问题......听了杨丙俭的话,桂琴合作社负责人下定决心,严格按照要求做,保证所有措施完全落实到位。合理的浇水、打药、看管,使今年的小麦平均每亩达550公斤,最高亩产达到650公斤,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今年是赚定了!

急农民之所急。夏季天气干旱、雨水不足一直是制约玉米实现高产的瓶颈,特别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高温炎热,植株高大茂密,浇水难度变大,人钻到密不透风的玉米田内容易中暑。有水浇条件的农户因为怕中暑,放弃不管了;种田大户找人浇水更难,人工成本每天高达150元,还找人难,找到的人辛辛苦苦每人每天也最多只浇5亩地,前边浇,后边旱,没有浇到的旱干了,这样恶性循环,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正常玉米产量500公斤相去甚远。金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孟凡秋把自己的“苦恼事”告诉了杨丙俭。

每年到玉米需肥需水关键期,遇到干旱找不来人浇水时,都心急如焚,急的觉都睡不着,了解到孟凡秋的难处,杨丙俭也替他着急。一天杨丙俭路过果园,看到果园里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很方便,他想何不在玉米中一试呢?经过认真观察、调查核算,他决定将果园、菜田等高效农田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向孟凡秋推荐,鼓励他在玉米田里试一试。

于是2019年春孟凡秋就在100亩春玉米田里先试验,结果玉米收获时每亩产量达到了800公斤,初尝甜头后,在1200亩夏玉米上全部用上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净收入达到500元,有这么高的收入,孟凡秋高兴地说:这个技术就是好,与传统浇水施肥相比,省工省时、节水节肥、高产高效,彻底解决了高杆作物玉米夏季浇水追肥难的问题。

也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学习,省市领导专家也闻讯亲临现场观摩指导,2019年8月13日《河南日报》以“玉米用上新技术节本增效产量高”为题进行深度报道。在孟凡秋的示范带动下,许多种地大户争相效仿,今年预计达到一万亩以上。

帮农民之所需。安子营乡梁寨村230亩种粮大户周铁柱,刚开始种地时人家咋种他咋种,结果是投资大效益差。自2014年以来,杨丙俭多次深入到周铁柱的田间,现场指导他科学施肥浇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技术。结果是化肥按配方用,农药拣最佳期施,投资减少了,产量提高了,效益上升了,年纯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如今,周铁柱种地越来越有劲,越来越科学,所种的小麦玉米花生成为当地农民学习的“样板田”。

伴随着土地流转加快,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职业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杨丙俭也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的优势,与时俱进组建了一个近百人的大农户微信群,将全县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权威专家拉进群里,开展农事指导、技术辅导等“业务”。大农户在微信群里发个图片、提个问题,他能准确识别的就在群里回答解决,不能确认的问题,就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诊断、现场解决。近年来,他指导近百家新型经营实体科学种田。

解农民之所难。技术棚架一直困扰着农技推广工作,如何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杨丙俭追求的目标。他尝试用各种方式向农民传播技术,让农民体会到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益,让农业技术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他根据不同农时季节,开办电视技术讲座、建立试验示范田、开展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普及宣传农业新技术。每年举办电视讲座16期,培训农民3500人次,解答农户疑难问题上万次。杨丙俭一位细心的同事曾做过统计,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杨丙俭都奔走在田野之间,生活在农民之中,全县许多农民都保存有他的电话号码,亲切的称呼他为“杨老师,杨专家”,杨丙俭这个朴素的名字在镇平县农村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今年3月25日,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卢医镇白杨树村一村民给杨丙俭打电话说他的麦子稀而且发黄,杨丙俭和几名科技人员“全副武装”到到达现场会诊,当天的春雨执着的下着,滋润着大地,当确诊是冻害所致,立即叮嘱这位农户浇水追肥,促进春生分蘖生长,弥补灾害损失。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当看到农民那满意的微笑,他在心里说这一趟又没有白来,农民是打心底的感激杨丙俭。

做农田的守望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也正是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的关键期。根据天气预报疫情期间有倒春寒天气,这紧紧牵动着杨丙俭的心,由于防疫工作的要求人员不能聚集。如何把抗灾减灾的信息、技术发布出去呢?他在不停地思考,猛然间他想到了各村的防疫宣传大喇叭,他决定以各村的防疫宣传大喇叭为阵地,把农业技术传递到每家每户,在征得农业农村局领导的支持后,将“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录制成音频资料,通过县委宣传部下发到全县410个行政反复播放。指导农民分散下田,错峰下地,浇好抗冻水,喷施叶面肥,提高小麦抗冻能力,减轻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在疫情期间抗疫和推广两不误,杨丙俭所在的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评为全省科学普及先进单位。

在农业灾害面前,杨丙俭一直有种职业的敏感。在镇平县,每次发生农业灾害后,第一个出现在田间地头肯定是杨丙俭,第一个安抚农民的也是杨丙俭,第一个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的还是杨丙俭。为掌握一线生产情况,夏天顶烈日,冬天冒严寒,到田间调查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全县的农业生产动态全掌握在他的脑海中,成为全县良田的“保护神”和农民的“知心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作为镇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带头人,杨丙俭不辱使命、主动作为,近年来,他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市农业项目16余项,年推广农业实用技术15项,累计推广面积230万亩次,为全县增加经济社会效益上亿元。先后获国家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科技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201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2012年12月,被河南省农学会授予“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河南省农技站“首届河南最美乡村农技推广员;”2015年,被授予“南阳市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被镇平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镇平县第七届拔尖人才;”2019年1月,被河南省农业厅向农业部推荐为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2019年6月,被评为“全市科技工作者代表”《南阳日报》、南阳电台、南阳电视台以“在田野里谱写丰收的乐章”为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在镇平县410个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沟沟坎坎,都留下了杨丙俭的足迹,辛勤的汗水和农技智慧浇灌着每一块土地,他用农技人的使命和担当,谱写出一名普通农技人员最美的乐章。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篇4

xxx,女,四川华蓥人,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田坝子村小任教。

1982年秋天,年仅18岁的xxx,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xxx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xxx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教师敬业奉献模范典型事迹材料活动方案

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篇5

张xx老师,19xx年成为杭六中教师团队的一员。

做为一名普通老师,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他不图名、不计利,工作精益求精,为人诚实厚道,尤其是近年来全心全意落实学校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师德师风的建设上创先争优,在业务水平的提升上创先争优,在学生的管理上创新争优,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创先争优,在与同事的相处上和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上创先争优,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家长、学生的好评,表现出了一名教师应有的品格和素质,曾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旗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学习、成长、奉献。

中学教师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平凡琐碎的工作。平时的日常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既要抓教学,更要抓管理,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想干好工作,知识面窄不行,思路不清不行,认识水平不高不行,但光有这些还不行,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多年来,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二、爱岗敬业,行动胜于言传,在敬业奉献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十年来,他长期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量大、任务多、重的实际,义不容辞,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也从没有向领导提出过要求,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她认为站在这个岗位,就得对得起这个岗位,就得给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增添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做主,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注重课堂的反思与总结,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提高,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他所在的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他相信,在未来的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会做出更加积极的努力。

敬业模范事迹材料篇6

我叫杨春英,女,生于1979年,是双龙营镇大寨小学的一名普通人民教师,1999年4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小学一级教师。我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在20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平凡的事业,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对工作一直兢兢业业,并不因为自己是老教师而因此挑拣工作,拈轻怕重,而是服从分配,和年轻教师一起探讨工作,教书育人。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工作。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不断给自己施压,工作之余,勇于探究,努力钻研教材,分析每堂课成功在哪里,哪里存在不足,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在教学中她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多年来的教学积累,让自己的教学自成一家,自有风格,所以在教学业绩上也很显著。

作为教师,我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还着力注重师德教育。教育教学中,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学和管理始终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配合默契,效果自然良好。爱学生,曾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曾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几十年来,在不变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演绎着不变的爱心。我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我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厉,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我的课上学生没有坐姿不正的,没有不思考的,没有迟到的……爱心是真诚、宽容和坦诚的。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也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学生心目中,为人正直,言行一致,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敬业,严厉而又不失同情心,公平且不失灵活性。

就是这样倾注自己全部爱心,为学生的成长铺就一条阳光之路,付出自己全部精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是吐尽蚕丝的春蚕,是泪干化灰的蜡炬。冰心老人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作为人师,我爱生如子,用无私细致的爱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二十余年来,把自己融入教育事业中,融入她所喜爱的孩子们中间。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通过二十余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愿为此奋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