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减法的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4-05-01 作者:Indulgence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制定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进行调整,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以内减法的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以内减法的教案精选6篇

5以内减法的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5以内减法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铺垫。笔算的最后一道题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读取主题图中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发散学生思维。】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设计意图:借助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加7满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详细讲解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中1的写法。一方面结合摆小棒理解笔算进位加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竖式中进1的写法,如果有的学生从十位加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优化整合。】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给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归纳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5以内减法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规律3-59,3-58,3-57

2、可以串挂的扣子,雪花片等,穿挂用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

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

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3.找找周围有规律的事物

(1)教师: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你能找出来吗?

(2)幼儿互相讨论

-衣服上的花纹

-地砖

-栏杆

-律动

-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

二、幼儿操作,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5以内减法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提升

(一)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5以内减法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及23-24页练习六4-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加法对减法进行检验。

?教学过程】

一、口算检测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以及算式的含义。

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

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p26的6题。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很方便,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很清楚。

四、总结:

本单元学习结束了,你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学反思】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以内减法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

观察图案的排列规律,依样接着画。

活动准备:

教具:三幅实物图,贴绒数字及符号。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仔细看看谁能把每幅图用一句话讲清楚?”先讲第一幅。(花上有4只蜜蜂。)“看看第二幅谁会讲?”“到底是来了还是走了,你怎么看出来的?”(飞走了两只蜜蜂。)“我们把第一幅与第二幅连起来说一说,再想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说?”(花心上还剩两只蜜蜂。)“大家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

用算式记录,并表达图意。

1、“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记录这件事?大家看他记的对不对?”

2、“谁来说说这道算式里的每个数字和符号都表示图上什么意思。大家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看三幅图列减法算式。

教后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并且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