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详细的评估标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合理的教案安排,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大西瓜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重难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特征。
活动准备:
西瓜、点心盘、抹布、水果刀。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1、教师讲述故事《猴王吃西瓜》。
2、提问:猴王是怎么吃西瓜的?你是怎么吃西瓜的呢?
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特征
1、教师交代观察对象和要求。(看一看、闻一闻、轻轻拍一拍、摸一摸)
2、幼儿分组观察西瓜。
3、幼儿集合讲述西瓜的特征
(1)师:小朋友们,西瓜是什么样的呢?
(2)幼儿与教师一起小结:西瓜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形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深绿色、浅绿色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是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
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4、幼儿猜测
师:小朋友猜猜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三、谈谈西瓜的好处
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四、教师切西瓜,幼儿观察并一起分享西瓜。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
2. 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 让幼儿知道西瓜清凉、解渴、多吃西瓜好。
活动准备:
大西瓜、大口袋、图片、刀子、盘子
活动过程:
1. 游戏导入:神奇的口袋(口袋里放着西瓜)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大口袋,里面藏着一个小朋友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现在老师就让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谁。(让幼儿摸一摸,说说摸上去的感觉,猜猜里面是什么)
2. 观察西瓜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看,它是谁啊?它是什么形状的?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让幼儿般一般,试试沉不沉,最后老师以大西瓜的口气总结)
3. 讲故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大西瓜和小老鼠”的故事。(出图片,讲故事)
(1) 图片a :太阳高照,小老鼠在路上走。 小朋友,谁走在路上?
(2) 图片b:小老鼠在姥姥家大口大口吃西瓜。小老鼠在做什么?
(3) 吃完西瓜,小老鼠说了什么呀?
小朋友想一想,小老鼠又热又渴的时候吃了西瓜有什么感觉?
4. 切西瓜,观察西瓜里面的颜色。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帮助蛤蟆的新办法。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图片7幅、
2、课件《蛤蟆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呀?(一片西瓜地)
二、理解故事内容
1、师: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到了,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啊!小朋友你们来帮它想个吃西瓜的好办法吧?
(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2、出示图片二、三师: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帮它想了什么办法?(幼儿观察图片)师:青蛙的这两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请幼儿说说理由。)师:那我们来看看蛤蟆是怎么说的?(教师讲述第二、三段故事)
3、出示图片四师: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地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了一根什么?出自:大;考。吧"(竹管)蛤蟆看见竹管,一下想出了好办法。小朋友猜猜看,它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幼儿讲述)
4、出示图片五、六师:蛤蟆和青蛙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讲述第三、4段故事。再请幼儿讲述。)师:蛤蟆和青蛙吸呀吸,肚子吃得圆滚滚的,再也和喝不下了,可西瓜汁还在不停地往外流,都浪费了,这时蛤蟆是怎么做的?幼儿回答。
师小结: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开关了,而且他们还在水龙头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师:蛤蟆动脑筋想出了好办法吃到了西瓜汁,那甜甜的西瓜汁蛤蟆有没有一个人吃?它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看,这下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排着队轮流喝起了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5、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观看课件)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完整地来把这个故事欣赏一遍。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蛤蟆吃西瓜)观看图片完整讲述故事。
6、师:你们喜不喜欢蛤蟆,为什么?
蛤蟆种西瓜—————是爱劳动的蛤蟆蛤蟆想办法—————是爱动脑筋的蛤蟆蛤蟆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蛤蟆师:我们小朋友要像这只蛤蟆一样爱劳动、爱动脑筋、关心别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多说、多思考,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多说的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词汇丰富、句型练习等也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应将其恰当地融入到活动方案设计中。《蛤蟆吃西瓜》注重培养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它利用了原故事里惯有的模式,继续创编故事……利用两两讨论多给幼儿机会去说,去尝试。
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提高,从而我们开始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不断地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学习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模式来完善和完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看看、听听、讲讲故事,体验“小”蚂蚁想办法搬“大”西瓜的快乐。
2、大胆地表现故事中简单的语词和动作,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
【活动重难点】
理解动词“趴”“啃”“捧”等。观察每只小蚂蚁用的不同动作,有“推”“踢”“背”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大小差异,激发阅读兴趣。
师: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啊?
师:大西瓜引来了一些小小的动物,会是谁呢?
(二)愿意大胆表现,感受情节有趣。
1、蚂蚁怎样吃西瓜。
(1)师:说了那么多小小的动物,请它出来吧。谁呀?来了几只小蚂蚁?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2)他们在干嘛?他们是怎么吃的?
(3)坐在西瓜上的蚂蚁是怎么吃的?有一只小蚂蚁的打扮有些特别,哪只呀?小黑帽在干什么呢?
(4)它说了什么?
2、蚂蚁怎样搬西瓜。
(1)第一个冲上来的是谁?用了一个什么动作呢?那这样吧,我来叫上我的一个朋友,看看我是怎么叫的。谁是我的好朋友?我用背在干什么?我的好朋友呢?
(2)再请两个朋友,怎么说?
(3)看来四个朋友不行,怎么办?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快一起来搬西瓜吧。
(4)动了没有?是不是哪只小蚂蚁偷懒?为什么没人偷懒,都搬不动呢?所有的朋友都来了,为什么还是搬不动?
3、搬不动怎么办?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办呢?我也想了一个好办法,看看到底是什么好办法。
4、西瓜皮有什么用?
师:西瓜吃完了,剩下什么了?小蚂蚁扛着西瓜皮要干什么?西瓜皮除了可以做小蚂蚁的滑滑梯,还可以做什么呢?
(三)延伸:介绍绘本,引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师:其实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些地方老师没有放出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蚂蚁和西瓜》。我有这本书,等会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经常会关注粗浅的东西,更深些的细节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意识关注,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孩子既关注大的方面(大西瓜的变化),也关注到小的方面(小蚂蚁在流口水、小蚂蚁的动作等)。为达到目标的有效性,我主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蚂蚁的动作,学一学小蚂蚁的动作,从学习动作中体验情趣。活动中,我班幼儿表现出了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最后在整理故事内容讲述的环节,故事的优美度欠佳,应该再对语言进行斟酌,让幼儿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优美。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2.认识油画棒,学习手握油画棒画画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西瓜上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1.创意绘本、油画棒人手一份。
2.教学vcd。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1)请幼儿观察主题画“小熊的一家”,引导幼儿说一说:小熊家都有哪些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现在正做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发言。
2)播放动画片“小熊的一家”,请幼儿看看小熊妈妈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呢?
2.请幼儿将书翻到“大西瓜”这一页,说说这幅画上有谁?她在做什么?西瓜上少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形状和颜色。
3.出示油画棒,示范油画棒的拿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点的画法。
提示:使用油画棒画点的`方法有3种,如图:
1)拿起笔往下划;
2)拿着笔往下点;
3)拿笔画一小圈,涂圆。
4.请幼儿在自己的书上添画西瓜籽,教师巡回指导。
5.请幼儿互相展示欣赏作品。
活动延伸:
游戏:切西瓜
玩法:选定一人为切西瓜的“熊妈妈”。游戏开始时,“熊妈妈”合拢双手在圈内沿圈边走边模仿切西瓜的动作。同时大家一起说儿歌:“切!切!切西瓜!不切一个就切俩。切完西瓜跑一圈!”当说到“跑”字,“熊妈妈”用合拢的双手切开拉手人的双手,被切开的二人分开手后,沿圈向相反方向跑一周后回到原位,谁先到达即做切西瓜的人。游戏可再度开始。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2、种子贴画。
小班大西瓜教案篇7
一、 活动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形象美。
2、 体验同伴分享的愉悦心情。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三、 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 活动难点:感受儿歌的形象美,萌发幼儿的想象力。
3、 指导要点:借助实物观察的方法,只管感受西瓜的外形特征。
在观察与亲身体验中学习儿歌,发展想象力。
四、 活动过程
1、 围绕“西瓜”谈话。(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提问:西瓜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
西瓜长的什么样?(圆圆的)
2、完整欣赏儿歌。
教师先介绍儿歌名称再朗读。
提问:宝宝吃完西瓜后独自会变成什么样?(大大的)
3、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观察切西瓜的过程,直观感受西瓜的外形变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边切边念)切西瓜,切西瓜,咔嚓!西瓜变成什么样啦?鼓励幼儿根据西瓜被切后的外形特征大胆想象。(老师念“切西瓜,切西瓜,咔嚓!变个碗”).
(2)西瓜切成两半了,我们现在再切,看看还会变成什么啦?(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変只船)
(3)你们猜猜再切下去西瓜会变成什么呢?(变座山)
(4)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西瓜到哪里去了?(宝宝的肚子里)
你是怎么知道的?
宝宝的肚子变成怎么样了?(变成大西瓜)
3、学习儿歌
(1)教师完整地示范朗读。
(2)幼儿跟读儿歌。
(3)集体朗读练习。
五、评价要素
1、能否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否感受到儿歌朗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