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提前书写一份教案,以提高课堂效果,教案的准备工作能够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临场压力,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送礼物》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送礼物》教案篇1
中班教案《企鹅送礼物》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续编故事,能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体验续编故事的成功感,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企鹅送礼物》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续编故事。
3、体验续编故事的成功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企鹅送礼物》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师:(点开企鹅)这是谁呀?企鹅今天特别高兴,因为他收到了一份北方朋友的礼物,是谁送的呢?(点击小熊)哦,原来是小熊。
—师:企鹅特别感动,它也想给小熊送一件礼物,小朋友猜猜,它送的什么呢?
幼:面包、蛋糕、书、、、、、
师:是吗,有可能哦。
(幼儿猜,老师不给肯定或否定)
2,听故事第一遍。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究竟送的是什么?
—听故事第一遍提问:
师:企鹅为小熊准备了什么礼物?
幼:企鹅为小熊准备了冰块。
师:为什么要送这件礼物/礼物?
幼:因为小熊那里是夏天,它想让小熊感觉更凉快。
师:礼物送到了小熊手里吗?
幼:没有,它融化了。
3,听故事第二遍
—师:企鹅为小熊精心准备的礼物,小熊却什么也没有收到,企鹅心里会感觉怎么样?
幼:(很难过)
师:谁来帮助企鹅想想它应该怎么来把冰送给企鹅呢?
幼:放在冰霜里/ 放在水里、、、、、
—真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完整,好吗?
—企鹅又包了一块冰,并把它放进了冰霜里,然后带着这份礼物去看小熊熊大火了,它坐在轮船上过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好不容易到了小熊的家乡,小熊打开礼物一看,哇,好大的冰块,小熊连忙高兴地感谢了企鹅。
4,创编故事。
(1)—大块的冰给小熊的夏天送来丝丝的凉意,那小朋友你觉得小熊还可以送什么礼物给小熊,让它度过一个炎热的夏天呢?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然后来告诉我们,好吗?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认为还好的礼物并说明理由。
比如:电风扇(可以给人带来凉快的风,使人凉快起来)
裙子( 穿上[裙子可以让人更凉快]
冰棒(吃着可以让人更凉快,心里感觉凉丝丝的)
(3)展示几样备带的实物,(游泳圈、扇子等)
(4)引导幼儿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去送给小熊。强调几个典型句子,如:一天又一天,很长很长的路,好不容易等。
扇子:企鹅住在最冷的地方,南极。有一天,它收到了来自小熊的`礼物,它高兴极了,所以它也想送个礼物给小熊,该送什么呢?它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注意。于是它带着礼物出发了,它先是走了一些路,接着乘轮船,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好不容易到了小熊的家乡。小熊打开礼物一看,发现是把扇子,它拿起扇子扇了扇,高兴地说道:真凉快啊呀,真凉快啊呀。并真诚地感谢了企鹅。
游泳圈:企鹅住在最冷的地方,南极。有一天,它收到了来自小熊的礼物,它高兴极了,所以它也想送个礼物给小熊,该送什么呢?它想了很长时间。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注意。于是它带着礼物出发了,它先是走了一些路,接着乘轮船,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好不容易到了小熊的家乡。小熊打开礼物一看,发现是一个游泳圈,它马上带领小熊去游泳。
5、总结:小企鹅送了这么多凉快的礼物给小熊,它非常高兴,你还想到了什么凉快的礼物回去画下来,跟爸爸、妈妈一起把它编到故事里去,好吗?
教学反思:
经过课后反思,我总结了一下几点:第一,我在启发引导问题这一方面,还不够自然,有时候孩子回答问题好了之后,我却不知道如何回应他,还要思考一下再给他回应,这方面真的非常欠缺。第二,怎么把幼儿的回答引导到主题上也是非常关键。孩子毕竟年龄很小,有时候他很愿意回答,但是总是回答不到那个点上去,这时候如果我跟着他的思路走,就是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课的主题上去,这样幼儿学的开心,效果也非常好!第叁,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幼儿的思维很广,上课时老师必须灵活掌握每个孩子的心!有时候一个小忽视,孩子就容易受伤。今天我在提问的时候,有一个宝宝忽然说:“老师,我举手了你都没叫我!”脸上很失落,我马上说:“我看见你了,但是有好多宝宝也在举手,一个一个来,待会让你回答,好吗?”然后一个孩子回答完后,我马上就让那个宝宝也来说一说,说完了她就很开心。虽然我反应的不是很快,但是也抓住了孩子的心!所以以后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需要增强啊!
幼儿园《送礼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复习3个物体按大小排序,并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
2、体会和妈妈一起过生日的温馨。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礼物、气球、糖果、彩泥蛋糕(大、中、小),每张桌子左端贴有小爱心标志(排序起始标志)大、中、小的分类盒
活动过程:
1、妈妈的生日。
创设情景,请一名教师扮演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去买好东西给孩子们吃!"(妈妈退场)
教师:"原来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在妈妈回来之前,我们好好准备一下,给妈妈开一个生日庆祝会。"
2、准备礼物。
(1)摆礼物(幼儿每人一份大、中、小礼物)。
教师:"每个人都有礼物送给妈妈,请把礼物从小到大排列整齐,要从爱心标志这里开始排。"
(2)教师观察幼儿摆放,引导幼儿发现从大到小的特征(从爱心标志开始,最大的礼物排在前面,后面一个礼物稍小一点,最小的礼物排在最后)。
(3)分糖果(幼儿每人一份大、中、小糖果)。
教师:"生日庆祝会还要发糖,请你把糖果从小到大排整齐好吗?"
(4)教师观察指导。
(5)分蛋糕(幼儿每人一份大、中、小蛋糕)
教师:"把生日蛋糕摆整齐好吗?"
请幼儿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好后说出自己是怎样排的。
(6)插蜡烛。
教师:"把蜡烛插在蛋糕上吧。"
3、送礼物。
准备大、中、小三个大小不同的箱子,请幼儿将送给妈妈的礼物大的送到大箱子里、中的放在中箱子里、小的放在小箱子里。
4、庆祝生日。
扮妈妈的教师:"我回来啦!呀,宝宝们为我准备了那么多礼物,我好高兴呀!"妈妈为每个孩子分糖果,一边分一边点,同时唱数。
5、大家一起唱《祝你生日快乐》。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25页。
教学反思:
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没能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在语言组织中,不够精炼。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幼儿园《送礼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小熊尊敬老人的情感,萌发关爱老人的愿望。
2、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形容词:五颜六色、芳香扑鼻。
3、能恰当地运用形容词描述物品或食品。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了解过重阳节的习俗。
2、物质材料准备:故事图片ppt课件《小熊送礼物》;重阳糕和菊花酒的图片;五颜六色的食物,能散发香味的物品。
3、环境场地准备:活动室摆放芳香扑鼻的花;环境中张贴五颜六色(花、服装、墙饰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回顾节日,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回顾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在这一天可以做些什么事?
2、讲述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要关爱老人、尊敬老人,不仅仅要关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也包括周围所有的老人。
3、欣赏礼物,理解词汇意思。
欣赏故事中的礼物——重阳糕和菊花酒的图片,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词汇描述它们。
帮助幼儿理解“五颜六色”“芳香扑鼻”的意思。
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五颜六色”的,哪些东西是“芳香扑鼻”的。
4、情境表演,给爷爷奶奶送礼物。
教师提出要求:重阳节到了,我们都要送给家中的老人“五颜六色、芳香扑鼻的礼物,你们准备怎样选,怎样表演?
幼儿自由合作,自由表现。
请个别小组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
故事:小熊送礼物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妈妈准备了一大盒的礼物,让小熊给奶奶送去。小熊打开盒子一看,盒子里面有许多重阳糕和一坛菊花酒,重阳糕做成高高的宝塔形状,装扮得五彩斑斓,漂亮极了,打开酒坛子,只见金黄色的菊花酒芳香补鼻。小熊高兴地鼓起掌:“好啊,好啊!奶奶一定会喜欢的。”
小熊提起盒子,兴冲冲地出了门,走过小村口,来到山前,远远地看见山羊爷爷缓缓地走过来。小熊急忙迎上前去,大声地打招呼;“山羊爷爷,您好!”山羊爷爷抬头一看:“哦,是小熊啊,你这是上哪里去啊?”“今天是重阳节,妈妈让我给奶奶送礼物,您看…”小熊一边说,一边打开盒子:“山羊爷爷,您也吃一块重阳糕吧。”山羊爷爷翘着胡子摇着头笑着说:“爷爷不吃,爷爷不吃。”说着,他低下头一看又说:“哟,这糕点做得五颜六色,可真是漂亮。”小熊说:是啊,这是妈妈做的,妈妈说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那也是您的节日,您可得尝一块!“山羊爷爷推辞不过,只得吃了块糕,一边赞叹重阳糕做得好吃,一边夸奖小熊真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他乐呵可地笑着,心里高兴极了。
告别了山羊爷爷,小熊继续往前走,走出去没多远,就看见牛奶奶,马爷爷、鸡奶奶、猪爷爷……好多爷爷奶奶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从山上走下来。原来他们一大早去登山,现在正回来。小熊想,这些爷爷奶奶恐怕还没有吃早饭呢,小熊急忙迎上去说:“爷爷奶奶们好,你们登山累了,来吃一块重阳糕吧。”一边说一边将重阳糕分分给爷爷奶奶们。大家都夸小熊是一个有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小熊终于来到奶奶家门口。他掀开盒子一看;哎呀!只剩一块糕了,怎么办呢?小熊正在抓耳挠腮的时候,奶奶已经站在小熊跟前。
“小熊,你在发什么愣?”奶奶笑呵呵地问。
“奶奶,老人节快乐!妈妈让我给你送重阳糕来,可是…”小熊急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可是什么呀?”奶奶笑呵呵地掀开盖子。
“哦!妈妈让你提这么大个盒子,怎么送这么小一块蛋糕给奶奶呢?”奶奶依旧笑呵呵地说。
“不是,妈妈装了满满一盒子重阳糕,我在路上碰到好多爷爷奶奶,都送给他们了。不过妈妈还准备了菊花酒,好香好甜,您尝尝吧。”
“好,奶奶一定尝!我的小熊长大了,学会有礼貌了,尊敬老人了。”奶奶笑呵呵地说。
“奶奶,你不责怪我了?”小熊惊喜地扑到奶奶怀里,还撒娇地说:“那些爷爷奶奶也都夸我是一个有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对,要做一个有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孩子。这才是你和妈妈送给奶奶最好的礼物。”说着,奶奶一手拎着盒子,一手牵着小熊走进了屋子。
幼儿园《送礼物》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
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
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二、游戏
1、教师: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
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
(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
“请起立”
“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
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
(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三、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1、教师:这儿
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
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2、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四、幼儿送礼物
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到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幼儿园《送礼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声音的提示,猜测糖果的多少,发现音量与物体多少与材质的关系。
2、在猜测中萌发对礼物的期待,体验收获礼物的快乐。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图书
糖果、糖果罐
活动过程:
一、看画面,引发关注
1、听,来了几个小动物?
(和小动物打招呼)
2、阿姨要准备几份礼物?
(模仿小动物的对话)
二、听声音,猜测礼物
1、猜猜,罐子里是什么礼物?
2、听听,哪个罐子里糖果多?为什么?
3、哪个罐子里糖最多?(数数、序数)
三、听故事,分享礼物
你想和谁一起分享糖果?
(模仿小动物的语言)
活动反思:
今天进行的语言活动,我选择了绘本《阿姨的礼物》。这本书为孩子提供了间接刺激五种感知觉的机会。我们知道,幼儿的五种感知觉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各种感知觉的均衡发展才能使幼儿发育正常,因此,提供五种感知觉均衡发展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种感知觉为基础进行猜测,能有效地激发幼儿逻辑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态度。此教材选择了四种神态各异的小动物,有:大鼻子的小猪、长耳朵的小兔、有一双灵巧小手的小松鼠以及大嘴巴的小青蛙,各自运用不同的方法猜一猜盒子里的礼物,画面中小动物的神态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及想象力,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刺激五种感知觉的机会。绘本中“阿姨送的礼物,是什么,是什么?”贯穿整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调动了他们各种感官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多种感官方面的词汇,如听、闻、摸、尝,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语言及感官的发展。
?纲要》指出“小班幼儿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来阅读。”绘本的构图常常因色彩、图案、材质上的别出心裁,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创造了条件。在活动中,前几幅图的故事内容由我讲给孩子听,后面我采用猜测阅读法,让孩子自己猜测故事情节。抓住兴趣点,多给予孩子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让孩子展开想象,有什么好办法能猜出盒子里的礼物?小兔子会想什么办法呢?幼儿可以尽情的猜想。这个环节即训练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说话能力。接下来鼓励幼儿继续猜测小猪和小松鼠用了什么办法来猜礼物,让幼儿觉得新奇有趣。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观察、发现方法的不同,并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动物利用自己的特长来猜测,体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本次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情景式教学法和课件操作法。在整个活动中我具体、形象的情景贯穿始终,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并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课件内容的形象丰富也让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整个活动中幼儿听着简单的故事,理解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五种感知觉为基础进行猜测,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逻辑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幼儿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幼儿园《送礼物》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让幼儿学习按数匹配实物。
3、启发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难点:引导幼儿讨论数量相等的不同物体可不可以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1、教具:实物卡6张(有动物卡、植物卡),红、绿贴绒篮子各一个,贴绒数字6、7,数字卡4、5、6、7,空白卡6张。
2、学具:4、5、6、7的数字杯、实物卡若干。5、6、7的实物卡、圆点卡、短线卡、数字卡若干。5、6、7的实物卡、数字卡若干。每人一张数字卡和实物卡。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3、4、5、6、7的数字:玩认读数字的游戏。
2、目测数群出示实物卡。提问: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个?我们再为这些实物卡送数字朋友。
3、按数摆放卡片出示红、绿色的篮子,请小朋友把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边操作边讲)提问:放得对不对?为什么?数量一样多的不同实物可不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谁来给它们送数字朋友?
4、集体游戏:找朋友(配音乐)第一遍,幼儿手持实物卡找数字朋友;第二遍,幼儿手持数字卡找实物。
二、小组活动第一组,给实物卡送短线卡、圆点卡和数字卡。
第二组,给数字杯子送礼物。
第三组,给实物卡送数字卡。
三、活动评价
1、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2、教师小结。
3、复习游戏:找飞机场(巩固对数字4、5、6、7的认识)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