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3-02-02 作者:Fallinlove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写教案都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的,有了教案的制定,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通用6篇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及其作用。(重点)

2、了解使用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的具体情况。(难点)

3、具备初步的自救意识。

?活动准备】

1、写有"110""119""120""114"等电话号码的图片。

2、有警察和警车、医生和护士车、消防队员与消防车的图片、电话或手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吗?我们用这部手机打给爸爸妈妈。(出示电话)

师: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是很有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

二、让幼儿认识几种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它们的用途。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号码,它与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有什么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这个电话号码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打了这个电话,什么车子会出现,谁又会出现?他们会怎么做?(出示110图片)依次出示"120""119"等电话号码图片。

三、游戏"怎么办?""做什么?"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说得好,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看看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可以打什么电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谁出现了?

活动结束:

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不错,在游戏时候,你们的善于思考了问题,而且记住了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识镜中影像和镜子外物品的关系。

2、建立初步的镜面反射的概念。

活动准备:

1、科学:《奇妙的镜子》

2、镜子,照片,时钟。

活动过程:

1、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观察镜子中的自己,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1)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

(3)现在要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照照自己,照照喜欢的东西,并看看镜子前的东西和镜子中的东西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

2、师生互动。

(1)教师与小朋友一起用两面镜,三面镜;照这些东西。

(2)你们用镜子看到了什么呢?

(3)在照镜子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4)重点:让幼儿了解和认识镜中影像和镜子外物品的关系。

3、教师在镜子前放一个时钟,请幼儿进行观察。

(1)请你看看镜子里的时钟,说说哪里不一样了?

(2)再将镜子放在时钟的中线上,你又会看到什么?(鼓励孩子大胆的描述他所看到的)。

(3)难点:帮助幼儿初步建立镜面反射的概念。

4、结合幼儿用书,让孩子尝试更多的镜子游戏。

(1)你知道镜子还有哪些游戏吗?

(2)请你看看书中还有哪些镜子的游戏,告诉大家?

(3)说说镜子里的物体和镜子外的物体有哪些变化?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3

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发展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2、探索复制指纹的方法,萌发多样探索的意识。

3、初步激发对科学、创造和探索自身的兴趣。

材料环境创设:数字卡片、小纸片、颜料、印泥、橡皮泥、镜子、抹布等。

设计思路:“我们的身体”是本班幼儿正在探索的主题活动,在探索小手的活动中,罗宜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手指上的线叫什么呀?”但是,小朋友谁都说不上来。这是一个颇具价值的问题,因为它是我们在主题活动中生成的,有利于孩子们继续对自身进行探索的兴趣的培养。而且,现代的指纹技术正越来越与高科技融为一体,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适当地在这方面丰富一些见识,不仅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且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也会有好处。另外,作为一个新班,我们的孩子们在探索能力上还显得很单一,缺乏运用多种方式探索的意识,本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常识多种复制指纹的方法,对幼儿的多样化探索意识也是有帮助的。活动中,处于整合性原则,我还在其中,融合了识数教育,即观察时给手指纹编号,结合一切可利用因素进行自然衔接下的教育。

流程:

1、提问交流:

1)请罗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问题。

2)引导幼儿观察手指,进行相关的经验交流,如:上面的线长得怎么样?

2、操作体验:

1)讨论: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让别人观看?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纹等。

3、观察比较:

1)介绍自己是怎样复制指纹的,渗透多元探索的意识。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结论。

4、 拓展内化

1)讨论:除了指纹与别人不一样,还有什么也是与人不同的?

2) 讨论:指纹有什么用?

介绍有关警察用指纹破案的事和指纹锁的好处,激发幼儿对科学和创造的兴趣。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直射现象,探索为小兔的影子找“眼睛”。

2、培养幼儿对光和影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小兔头饰若干、眼睛、记号笔、橡皮泥、剪刀。

教师准备:小兔头饰、记录表两份、√×标记、投影仪、背景板、手影视频。

活动过程:

一、玩影子游戏,发现影子变大变小的秘密。

1、师:今天老师要跟小朋友一起来玩影子游戏。

看!这是谁的影子?(小兔)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呢?(太阳光、月光、灯光……)

教师小结: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2、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影子游戏,找找光源在哪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兔,请你到旁边的桌子上每人拿一只兔子,到灯光下来走一走、玩一玩,看看影子会怎么样?

幼儿探索。

3、师:你发现了什么?(我动它也动,我跳它也跳……)

那你们刚才有没有向前向后走走?想不想上来试一试?

影子怎么啦?谁来告诉大家,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会变大变小)师:啊!影子还会变大变小?再试试看。哇~影子真的会变大变小。(教师记录)

4、师:那离光源怎么样,影子会变大变小,请你和小朋友说一说,试一试(往前走离光源远影子变小,往后走离光源近影子变大)

5、教师记录。师:哦,原来小兔离光源近,影子就大,离光源远,影子就小。

(评析:导入部分开门见山,直接用小兔的影子引出活动,知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那么要玩影子游戏,就必须有光源,引导幼儿找到光源,为接下来幼儿探索发现影子的大小与距光源的远近的关系作铺垫。玩影子游戏时,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玩中自主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然后再一步步引导他们得出离光源近影子变大,离光源远影子变小的原理,教师帮助幼儿小结并记录,将得出的结论更清晰的展现在幼儿面前。)

二、猜测如何让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

1、师:接下来我们要为小兔的影子找眼睛,怎样让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呢?

2、幼儿讲述方法(如画、贴、剪等),教师用相应标记记录。

3、师:咦,那这些方法能成功使小兔影子上有眼睛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去试试吧。

(评析:此猜测环节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按照幼儿自己的想法来为小兔找“眼睛”,让他们在操作验证中发现自己方法的正确与否,这样更利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设计了记录表,将幼儿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并进行验证,有利于培养幼儿合理的科学记录方法的养成。)

三、幼儿操作并验证

1、有剪。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画)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吗?赶快上来试一试吧!成功了吗?那说明用画的方法不成功(记录)。

师:谁用了__方法?师幼共同验证。

师:看了这几种方法都不成功,那剪的方法会成功吗?用了这种方法的小朋友赶快来试试吧。成功了吗?哦,剪的方法能使小兔的影子上有眼睛。

师:那刚才没成功的小朋友去试试这种剪的方法吧!已经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用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呢?

2、无剪。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画)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吗?赶快上来试一试吧!成功了吗?那说明用画的方法不成功(记录)。

师:谁用了__方法?师幼共同验证。

师:看了这几种方法都不成功,还能有别的方法吗?幼:剪。哦,你觉得剪的方法能成功吗?你觉得呢?只有试过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去试试吧。

可以先画两只眼睛,然后再每只眼睛的中间折一折,剪一剪。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试一试哦!

师:我们把小兔举高喽,看看你的小兔影子上有眼睛没?耶~我们都成功了!

师:那为什么用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多问)

师小结:因为剪了洞,光就能从洞中穿过去,射过去,所以影子上就有了眼睛。

(评析:此环节是本活动的重难点所在,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验证过程中发现只有剪的方法才能帮小兔找到“眼睛”,从而引发不成功的幼儿也想去尝试这种剪的方法。那么,如何来剪呢?又将一个问题抛出,和幼儿一起来讨论剪“眼睛”的方法,尽量帮助幼儿克服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操作完成以后,请幼儿到灯光下来试一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又引起了幼儿的再一次思考,为什么用了剪的方法,影子上就有眼睛了呢?师幼一起总结折射的现象。)

四、欣赏手影表演

1、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段有趣的手影表演,一起来看看吧!

2、师幼共同欣赏。

3、师:哇,手影表演真美,真有趣。我们也来灯光下玩一玩吧。

(评析:最后的结束环节,通过欣赏手影表演来拓宽幼儿的视野,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他们玩手影游戏的兴趣,感受科学活动快乐有趣的氛围。)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5

设计背景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 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 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 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 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 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 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 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 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与同伴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洗洁精、洗衣粉、水杯、吸管、糖或胶水(增加泡泡的黏稠度)等工具。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吹泡泡》,引出主题。

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了个大泡泡,当心不要吹破了呀!吹破了。嘘~一不小心吹破了呀!泡泡变大了(幼儿手拉手变大)泡泡变小了(幼儿手拉手变小)泡泡变高了(幼儿踮起脚尖)泡泡变矮了(幼儿蹲下)泡泡变没了(幼儿都松开手)

2、谈话,引起幼儿对吹泡泡的兴趣。

(1)刚才我们做的是什么游戏?那你知道泡泡是什么样的吗?

(2)那么泡泡水是怎样调制出来的,都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

3、幼儿尝试调制泡泡水。

(1)幼儿进行试验,调制时要注意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的变化。

(2)幼儿尝试自己调制的泡泡水能不能吹出泡泡,并说出自己调制的过程。总结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4、教师示范调制泡泡水,并说出制作泡泡的小窍门。

(1)在杯子中加入一半的水,加入3勺洗衣粉或洗洁精,再加入2勺的糖,1勺胶水,(糖和胶水可以增加泡泡的粘稠度,不容易破)然后搅拌均匀,泡泡水就调制好了。

(2)引导幼儿说一说洗衣粉都到哪里去了?

5、幼儿再次调制泡泡水。

(1)提出要求:调制泡泡的时候要注意加入的比例,搅拌时不要弄洒了,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去,吹的时候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2)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幼儿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

6、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用自己调制出的泡泡水吹泡泡,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活动

带幼儿到外面去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