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

时间:2023-04-23 作者:Mute

教案是老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提早完成的书面表达,教案的书写是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步骤有很好表达的,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演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建立恒拍感。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牧童谣》,感受歌曲情绪,深刻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唱准每一个音

教学准备:

串铃、ppt、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捷克民歌《牧童》

1、聆听音乐《牧童》

师:听听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谈谈感受。展开联想,当你听到这样的歌曲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学生们说一说。

3、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4、复听音乐,学生跟着老师在强拍拍手。

师:你能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吗?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5、再听音乐,跟着音乐走步,带领学生听到第一三乐句时向前走,听到二四乐句时退着向后走。感受乐句的不同。

6、再听音乐,学生拉成圆圈,听音乐边拍手边走步第一三乐句像圆心方向走。第二四乐句向后退着走。引导学生一定按照节拍来行走。

【设计意图】

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走步建立恒拍感。

二、聆听《牧童谣》旋律。

1、过渡语: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中国的小牧童吹的曲子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2、聆听《牧童谣》竹笛版范奏

提问:这两段音乐给你的感受一样吗?这首乐曲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牧童悠悠的笛声带我们步入了青山绿水当中,仿佛我们也骑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图片展开联想。

4、复听《牧童谣》旋律,边听边看老师做手势。教师分别在5632四个音处做手势。

5、再次聆听,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

6、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师:老师刚才唱了歌谱?谁记得老师都唱了哪些音?

总结:歌曲中只有5632四个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并跟着琴唱一唱。

师:这就是最具有我们中国音乐特点的音乐。全曲只出现了四个音,却是那样的动听。5学习新的音2的手势并唱准。

【设计意图】

1、亲切而赋予感染力的笛子声把孩子们带入那淡淡的水墨画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清晰的音乐有利于学生辨别音高。

2、识别音高,通过手势图以及反复聆听,唱准歌曲中的每一个音。

3、学习2的音高及手势。

三、发声练习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一共唱了几个音?(四个,5632)那让我们用这个四个音来做个音乐游戏好不好?老师来唱:

牧笛声声吹

你们就唱:

lu

2、老师变

牧笛声声吹学生变成:

lu

3师:请大家听好,现在我反过来唱了。师:

牧笛声声吹生:

lu

4、师:我又变了。师:

牧笛声声吹生:

lu

5、加上手势演唱。提出要求:嘴张圆,身体自然坐直。小声演唱,唱准音高。出示图:的音6、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指着图上的小羊,按照其高低位置反复练习高。

师:小牧笛吹得是什么音呢?请你跟着老师唱一唱吧。

先把乐句拆分练习,跟老师模唱短句:

最后看着图把第二乐句完整第演唱下来。

【设计意图】

1、通过发声练习的演唱,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四个音反复进行模唱和构唱。在头脑中建立相对音高的概念。熟悉各个音的手势帮助学生唱准应高。

2、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为唱好歌曲做好准备。

3、通过小绵羊位置的图片,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旋律的起伏。把握音准。

四、学唱歌词

1、过渡语:听到你们这么美的歌声,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唱的是什么?

2、聆听范唱。(中速版)。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学生复述歌词。

3、出示歌片:介绍歌曲中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国的民歌中广为流传,这首歌曲是流传在湖北的一首童谣,也采用了有问有答的形式。)

4、出示乐谱:

师:歌曲非常短小,一共就四个小节。请问哪几个小节的节奏是完全相同的。

5、你能试着把所有的二分音符唱满吗?跟老师接唱。同样的歌词,不同的旋律,要求学根据老师的手势和乐谱的提示来完成后面的接唱。并且要求学生唱满时值。

师唱:那斯那斯生唱:嗨

【设计意图】

结合歌词的演唱在运用中进一步学习乐谱。强调二分音符的时值。了解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记忆歌曲的结构。

五、感受与表现

1、完整演唱歌曲。

2、聆听范唱(稍快版本)

师提问:跟刚才咱们演唱的有没有什么不同?让我们也用这个快一些的速度来演唱一下,请你感受哪个速度更加能够表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

3、师: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小牧童快乐的心情了,你们也和小牧童一样很快乐吗?我们怎么样能把歌曲唱的更快乐呢?谁有好的办法?

4、加入串铃为歌曲伴奏。老师打出两种伴奏音型供学生选择。不出示伴奏谱。

5、拓展提问:请问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什么可以放光明?你们能试着唱一唱吗?(月亮和星星)结合幻灯片,创设安静祥和的情境。改写歌词进行演唱。

6、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师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表现出月亮的情境来呢?谁有好的办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们应该怎样唱?引导学生用慢速度来演唱歌曲。

7、师:谁来说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的样子?(一闪一闪的)我们怎么表现这一闪一闪的感觉呢?引导学生为歌曲加上跳音来演唱。

8、总结:教师用钢琴伴奏来带动学生进行演唱。引导学生用柔美的情绪慢速来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变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提速。用快速度来表现太阳放光明,牧童喜欢青草地的热烈情绪,并加上打击乐的伴奏。将歌曲推向高潮。

【设计意图】

通过歌词的改写,引导学生体验与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上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感受四季的不同景象。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练唱,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课件《四季童谣》。

活动过程:

一、春夏秋冬。

教师点击【四季图片】中的"春"、"夏"、"秋"、"冬",逐幅出示每个季节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二、理解并学念歌词《四季童谣》

1.教师:想听听歌曲《四季童谣》里是怎样唱春夏秋冬的么?

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歌曲《四季童谣》。

2.教师播放【歌词欣赏】,教师说歌词,幼儿边看课件边跟着念。念的时候声音要活泼,有节奏。可以先分小节念,熟悉后再合起来,整首歌词一起念。

三、学唱歌曲:《四季童谣》

1.教师播放【歌曲欣赏】,幼儿欣赏。

2.教师清唱,幼儿学唱。分段教唱完之后,再把整首歌连起来教唱一遍。

3.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可弹琴伴奏,也可播放课件让幼儿跟唱。

4.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可提唱歌时情绪上的要求,要求幼儿用活泼、愉快的声音演唱。

四、小合唱。

幼儿自由结伴,分组上来演唱歌曲《四季童谣》。

教学反思:

?四季童谣》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歌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歌曲中切分音的运用使得曲调富有跳跃,把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风筝,秋天里打枣摘苹果的情境描绘得栩栩如生。旋律呈现起伏,抒情而又欢乐,后端紧凑、重复的音乐更增添了玩耍、逗乐、滑雪时的欢乐情绪。歌曲旋律清新明朗、天真活泼,歌词内容富于童趣,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歌曲中似乎融合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在我耳边时时响起……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深情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反馈: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4、交流反馈;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1、“望了很久很久”体现他又爱又怕的矛盾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强烈的热情,那种如饥似渴的愿望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朗读指导 在草堆后面,他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可是在这儿,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

4、“这儿”指食具间,对于扬科来说是不允许进入的。

5、“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指来到了一个可怕的、不自由的地方。对比中发现扬科的可怜与害怕。

6、朗读指导 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7、什么时候用“跪”?这里用“跪”看出什么?(把小提琴当成了神圣之物)

8、小练笔:扬科多么想把心里的话告诉小提琴,他( )地说:“小提琴呀,小提琴……”

9、交流小练笔

10、朗读指导 过了一会儿,黑暗里发出了一下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

11、琴声怎么会是凄惨的?(当时的心情,心里害怕、紧张)

12、朗读指导

13、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结课存疑

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的结局究竟怎么样了呢?我下节课再来学习。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教学难点:

感受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及杰出的音乐才能。

教学关键:

熟练朗读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渲染、激趣导入。

1、这里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2、你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3、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想认识他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画出本课生字。

3、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集中学习本课生字。

1、牧、论、呜、野、蚊、躺、切、都是形声字。

2、奏是会意字(课件)

3、教师范写。

四、练习。

1、为下面的字扩词:牧、切、野、奏

2、读下面的词语

牧童、无论、野果、蚊子、躺在、奏乐、呜呜、马鬃、笃笃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扬科杨科

牧、论、呜、野、蚊、躺、切、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音乐?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音乐家扬科。

二、分析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音乐家扬科是谁?他几岁了?长什么样了?

(2)交待描写人物特征的方法,并能口头表达。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说说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扬科喜欢音乐)从哪句话中看出来了?

(2)归纳出“地”的用法如

青蛙呱呱地叫、啄木鸟笃笃地啄、甲虫嗡嗡地叫等

3、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1)体会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说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三、练习。

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轰轰隆隆、呼呼、啪啪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小音乐家扬科杨科

年龄、样子、爱好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教师引读关键词如下:田野里------果园里------凡是------他都------他都觉------堆草料的时候------傍晚------青蛙------啄木鸟------甲虫------杨科躺在河边------

3、教师板书关键词,学生看关键词尝试背诵。

二、找一找,看图画,到课文中找句子。

第一幅图对应为:有时候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杨科躺在河边静静的听着。

第二幅图对应句子为:可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

请学生谈一谈这两幅图的共同点:都能表现出杨科酷爱音乐,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

请学生也试着来读一读。(现在你就是小音乐家扬科杨科,你那么陶醉,那么喜欢听这些声音,你来读一读吧!)

三、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读一读,做一做。

1、请学生读一读,学一学这些声音。

2、请学生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并且用上书中给的象声词。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动作表现这些声音。

五、练习。

1、创设一个雨景场面,让学生用上哗哗、等象声词说几句话。

2、根据课文的学习请你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杨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

把课文第三段背诵给家长听。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5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相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的情感。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享受到美的愉悦。

(二)具体要求

1、了解什么是童谣。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童谣说唱、做音乐游戏等活动,体验童谣申蕴涵的乐趣,用打击乐器为童谣说唱伴奏。

3、按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说、唱童谣,用形体动作即兴表演。

4、组织学生边做游戏边唱童谣,并鼓励学生自编童谣。

教学准备:

1、蜗牛的图片或幻灯片、头饰(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成、沙和尚等)、小板凳皮筋儿、小花篮。

2、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响板、小堂鼓和铃鼓等。自制的打击乐器:能敲响的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棍儿等。

3、音带、录音机,写有童谣歌词的大歌片。

4、节奏卡片

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歌曲《水牛儿》,欣赏《蜻蜒你来吧》《编花篮》活动课《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组成。主要内容是围绕着童谣进行编写。

童谣指有韵的诗歌形式的儿童故事,在儿童中间流行的歌谣,形式比较简短。童谣与儿歌都是属于民歌体裁中的小调范畴。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为儿童歌谣,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辞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二)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可以加入游戏或简单的集体舞如《编花篮》。让学生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水牛儿》。

2、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2、欣赏《蜻蜒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唱歌《水牛儿》

1、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2、介绍蜗牛。拿出图片或幻灯。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如:花(儿)、牛(儿)、头(儿)、莆(儿)、蔓(儿)、菜(儿)、篙(hao)、莴苣(woju)。

4、听录音,引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蜒你来吧》

1、介绍什么是童谣。

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蜒说什么呢?

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蜒你来吧》。

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随笔: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编花篮》;音乐游戏。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

教学目标

1、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随音乐跳《编花篮》。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童谣《水牛儿》,听唱《蜻蜒你来吧》。

2、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介绍《编花篮》的歌词大意,按节奏说歌词。3、初听。感受歌中的欢乐气氛。复听。小声随唱。

4、可以分成小组表演。有《水牛儿》《蜻蜒你来吧》《编花篮》。

分组可以按男同学或女同学分组。也可以各种表演形式分组。有舞蹈、打击乐、情景表演组等。

5、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分成小组。三、四或六个人一组。围成二个小圆圈,每个人的右腿伸出,和另一个人的右腿交叉勾在一起,编成"花篮"形状。开始时,可让其他同学扶持一下。跳一下,说一句歌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小兰。

6、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再表演。鼓励学生自编短小童谣。让学生明白歌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中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容易记忆,是受孩子们欢迎的一种歌曲体裁。

7、布置下一课作业。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带到课上来。

随笔:学生能随音乐跳《编花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2、制作打击乐器。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

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教师选用一首欢快的乐曲学生随音乐敲击。

2、师可以引导:这样的敲击有些简单与枯燥。我们加上会说的歌谣或歌曲再试一次。

3、学生可以复习一年级时就已经学会的《唐僧骑马咚得咚》教师引导后十六分音符的敲击。

4、按学生的打击乐器分出长音组与短音组。按声部敲击。

5、教师可以再说一个歌谣:并可用说、跺脚、拍手的方法。

最后只有节奏的敲击声音。

提出十六分节奏的敲击。

6《小老鼠上灯台》

全体同学一起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将“叽哩咕鲁”说得均匀。

用打击乐器伴奏。

7、听录音学唱《小老鼠上灯台》。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伴奏,并加上动作表演。

8、分组将几首儿歌(八小节),一起以轮说、轮奏、合奏的形式表演。如《打麦歌》和《小老鼠上灯台》《蜻蜒你来吧》。

9布置下一课作业。回家找一找有关的歌谣、儿歌资料,可以问老人、大人,有关童谣演唱的录音带、书、歌曲都可以。

随笔:学生自制打击乐。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打花巴掌》,活动《童谣说唱会》。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在学习《打花巴掌》时,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聆听几首外国的童谣。

2、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过程

1、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建议在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将前几课所学的童谣用各种形式表演。

2、介绍拍手说歌谣。

播放《打花巴掌》录音,带领学生边说边拍,两人一组,面对面。前半拍自己拍,后半拍对拍。

3、随音乐说歌词。唱一唱,拍一拍。可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方式拍手。

4、启发学生自己再编出《打花巴掌》的歌词。

5、注意《打花巴掌》中“呔”的发音为dai。

6、学生编歌词每一段只有一句话。

如:打花巴掌呔,一月一,x x x x i x x x

冬天到了穿棉衣

7、《童谣说唱会》

(1)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将自己所知道的童谣唱一唱、说一说。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用拍手、拍腿、跺脚,或用打击乐器伴奏。

(2)教师要鼓励积极找寻童谣、创编童谣的学生。保护好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将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再做一做、玩一玩。将本单元的歌曲以各种形式表演。

(4)教师可以将本单元参考资料中的英国童谣、日本童谣等介绍给学生。

(5)启发学生总结:你知道的童谣。什么是童谣(歌曲体裁之一)。以后在生活中注意积累,注意观察,音乐在生活中是处处存在、紧密相连的。

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