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12-02 作者:betray

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的水平,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5篇

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篇1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社会学家将其称为“家庭文化”,心理学家则称之为“精神风貌”,其内容是指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共有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言行表现的总和,也是家庭成员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周总理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我对青年人、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体上,物质上的吃苦)以外,从不比党对党团员的要求低;这是你知道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三是要构建和谐家风。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开朗、乐观,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总之,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家风家训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每个人都离不了家风与家训,家风家训对我们影响深远,它会伴随着我们一生,从你了解它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刻在了你的心里。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虽然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不尽相同,但它对我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大家,没有和谐的家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无数好的家风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会风气。如果一个人有好的家风,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如果家风败坏,那么就少不了走弯道了。

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诚信”二字。诚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诚实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能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来,说过的话自己要做到。与家风相对,我们家的家训也是“诚信做人”。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付款时,超市阿姨多找了我一元钱。我感觉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就高高兴兴地跑回了家。回家之后,我激动地告诉爸爸:“爸爸,你看,那个超市阿姨多找了我一元钱,我赚了,哈哈。”可当我话音刚落,他不仅把钱拿了过去,还朝我发火。我感到很不解,委屈地哭了。爸爸语重心长地给我讲述了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我也明白了很多。第二天,爸爸去超市将那一元钱还了回去。从那以后,我也像爸爸一样做一个诚实的人。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养育着中国的代代子孙。每个大国的文化都是有许多的家庭文化组成,每个家庭里的文化可以看成一本书,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篇2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我家是一个八口之家的大家庭。学习日我住在奶奶家,休息日我又移居外婆家。两边都有着共同的“讲美德、讲传统、讲学习”的良好家风,并伴随我一天天长大。

从我牙牙学语起,爸妈就教我做人的道理,在家要孝敬长辈,在校要尊师爱友。我家老太身体不算很好,外婆就主动给她洗脚洗澡。记得我九岁那年暑假,外公生病住院,正在武汉学习的妈妈急匆匆赶回黄石悉心照料,直到外公病好出院。我学着长辈做。在学校里,我帮助同学打饭,调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大家都夸我是一个热心帮助同学的好班干。在家里,我虚心接受家人批评意见,回家或外出时总要给家人打招呼。在忙完学习任务后,我主动分担家务,做一些扫地洗衣的事情。一家人互相关爱,其乐融融。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是吃过苦的老人。在吃饭的时候,他们经常对我讲起他们过去的艰难岁月,向我灌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并教导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我像长辈一样,顿顿饭都吃得干干净净,不浪费一粒粮食。我学着奶奶外婆用洗衣水冲厕所,我学着爷爷用洗菜水浇花。平日里,我从不跟父母吵着要这要那。

我的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氛围。爷爷是个60年代的回乡知识青年,现在虽然退休了,在家里他还经常拿着书看。爸爸常把这两句话挂在嘴上:“祖国需要你学习,你的成长需要你学习。”妈妈是位产科护士,业务学习从不含糊,有时还要我看着她背诵业务资料呢!受他们影响,我一直对自己的学习抓得很紧,我每天不仅要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还要学习辅导资料。我知道背书是自己的难点,我就下足功夫,早起晚睡,直到背熟为止。我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我早已读完儿童版的中国四大名著。在校外,我还学习英语、绘画和书法。从学前班开始到现在近五年时间,我日日写天天练,我的书法作品多次荣获全省全市大奖。

目前我是家里的唯一孩子,我一定百倍努力,把我家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广场路小学402班 喻译卉 指导老师 万玲)

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篇3

一个人的成长成材,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千万家庭家教家风的总和。“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仍历历在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更是千年不殒,中国古人对于家风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世之道,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可以成册,可以言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必是对儿孙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儿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儿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儿孙步入歧途。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传承,需要推广,社会正气需要弘扬。

家风对个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是个人的第一课堂,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便是对于家风的一个最通俗的理解,也是一个真实的写照。父母诚朴,则儿孙向善,父母贪腐,则儿孙效仿,家风直接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古来宗族大家庭,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而今家庭变小了,更需要家长做好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让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为后代茵福。

良好的家风能形成廉洁的行政作风。近年来,官员子女家属腐败事件频发,影响恶劣,不免令人质疑其家风。“小来偷针,长大偷金”,不良家风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不仅自己锒铛入狱,也为儿孙后代埋下祸根。值得庆幸的是,行政廉洁公正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生奉公执法,淳朴善良,为人民办实事,广受尊敬与爱戴。家风会蔓延到工作作风,优良的家风则是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推力,而行政作风的廉洁公正则需要家风正统来保证。

家风影响社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社会是千万家庭的总和,家风汇聚起来就是社风,多数家庭家风淳朴,则社风淳朴;社风的急功近利,则说明多数家庭也是急功近利的。近年来人们对物欲的过度追求现象越来越严重,拼豪宅、拼豪车,甚至有结婚彩礼都明码标价的奇葩景象。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而改变社会风气不能一蹴而就,着眼点仍需在家风。

优良家风需传承,社会正气需弘扬,这不仅是利己的“小事”,更是利民的“大事”。在全社会弘扬家风的建设,不仅能扬善于小,防恶于微,更能引导人们摒弃浮躁功利,重塑文明荣辱。而家风的建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榜样力量,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人们的长期努力。

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篇4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好家风,自古以来就是千家万户的一本厚重好教材,你方传来、我来接力,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倍受传承与守护。

日前,中央文明委授予了300户家庭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这是一面镜子,能照差距,也是一面旗子,树起了文明好榜样,目的旨在促进一种社会共同遵循,形成一种“辈辈孝、代代传、家家和”的良性循环。事实上,这需要集小家、集众人之力传承、发扬,递好接力棒,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形式把这股文明家风吹送万家,恩泽万家。

网络的“天朗气清”为好家风蔚成风气营造了一个网传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国家大力整顿网络,肃清垃圾净化污浊,网络惠风和畅,成为了“倡文明·树新风”的重要阵地。在网上,有的通过点赞来汇聚能量,有的是分享文明家庭好事迹、好家训、好美德,有的又是撰写网络评论发微博,推动优良家风的广泛传播。从11月23日起,中国文明网联合全国各省会城市文明网共同开展“好家风·网上行”传递接力活动,通过“读家训”、“展家美”、“写家书”、“树家风”、“读好书”等系列活动,让好家风风靡了整个网络,深深影响无数网民。这对于网民来说有的或是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有的或是理论到实践的直接过渡,而最终的结果定是春风化雨。于此而言,网络必然就要多些这样似的“接力活动”,在传承和远扬好家风的同时,家庭和网络文明兼得芳香。

文艺的“百花齐放”为好家风远扬航行提供了必要的载体。文艺也要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精神,作为好家风的传承载体,去培育和推动更多的文明家庭。文艺的作品多样多式,诸如歌曲、小品、绘画、书法、摄影等都可以为好家风的传承蓄能,以好的视听效果对受众产生目濡耳染的影响。12月15日,天津市文艺家走访文明家庭,根据文明家庭的生活故事为“梦娃”谱写新乐章,还创作了相声、书法、摄影作品,弘扬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美德。不仅如此,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2部委部署开展的2017年“三下乡”活动,也要以时代为号召,多些好家风的文艺文化演出、展示等方面的作品,深入家庭、扎根家庭,传承好家风,引领家庭文明向上。

志愿者的“庞大阵容”也为好家风入脑入心传输了强大力量。截至目前,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过2825万,志愿服务组织在册登记超过24万个,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背后却凝聚了一个个文明的志愿服务。当然好家风的传承也要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在乡村学校少年宫当志愿服务的老师,不仅要为同学们上好经典诵读、科技制作、非遗传习等课目,也要把崇德向善的好家风、一批文明家庭的好事迹用好的语言、好的声音教授给他们,让他们从小沐浴好家风,从小形成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恭宽仁厚的好品行。让每一个志愿者担当好传承好家风的向导师,发挥好志愿者队伍的强大力量,好家风势必能厚植于人心。

家风无限好,传承正当时。于时代的洪流中,于“中国梦”的催人奋进中,人人共传承、共遵循、共守护,家庭才会共文明,好家风才有“无限的春光”。

树良好家风心得体会篇5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和家风,我的家庭自然也不例外。

在我眼里,妈妈是个忙碌的人。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做好家里人喜欢吃的早点,然后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之后就去上班。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妈妈总是干得一丝不苟。妈妈说她小时候就是在爷爷“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要亲自检点”的训诫中长大的。

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我从小就学会了干家务。当然,妈妈也教我明白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难”的道理,从小到大,我吃饭从不挑食,碗里不留一点剩饭。作业本写完了翻过来再写,书包磨破了缝好了再用,穿破了的袜子缝好了再穿,手表用到不能再用了才买新的。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做饭。勤俭持家、快乐劳动,是我们家的家风之一。

我的爸爸是个勤学上进、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人。爸爸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爷爷为了供他和大伯读书,可谓是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为了凑够10元钱的学费,爷爷挖过柴胡、卖过鸡蛋,想尽了一切办法,即使再苦再累再难,爷爷从未有过让爸爸和大伯辍学的念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伯成了80年代初通渭县第一个文科状元,爸爸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国家公务员。从小到大,父辈们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我小学连续6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初中后,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勤学上进、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坚持精神,是我们家的家风之二。

我们家的家风之三是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上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老师给我安排了班里考试成绩较差的一名学生做同桌,并让我每天督促他完成作业。我当时心里有些不愿意,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对我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你把所知道的知识讲给你的同学听,不但巩固了你学会的知识,而且还帮助你的同学掌握了知识,你就会感到很快乐。

好家风伴随我成长,我要把妈妈的持家之道、爸爸的坚韧品格、爷爷的为人之道永远地传承下去,为传递家风正能量做出积极贡献。(安定区中华路中学七年级(8)班 陈洋洋)

指导老师贾素琨评语:书写真情体验,记录家庭点滴,在方寸之间,凸显家风内容,是本文最大的亮点。作者用一种具有生活质感的文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娓娓动听地讲述了家庭传承下来的家风故事,感情真挚而细腻,语言流畅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