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影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观后感则是我们与之对话的方式,观后感的撰写使观众能够在观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激发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影片红海行动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影片红海行动观后感篇1
?红海行动》可谓是春节的一大燃片。本片与《战狼2》不同,讲究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着力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的合力协作,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下,顺利营救海外华侨回国,展现了我国海军的气势。
电影以一次海盗突击为开头,为下文的营救活动埋下了伏笔。营救活动的目标是解救一个中国侨民邓梅,而在影片中,我们能明白透过华裔记者夏楠的努力和对队长敞开心扉的诉说,使蛟龙队的目标改为解救全部的人质。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艰难和冒险的目标。为这个目标,也牺牲了救援队员。
此次救援,处处透露着危险,子弹不由人,枪下不留情,那地上的一个个血肉模糊的尸体正应验了残酷无情。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才显露了每位蛟龙队员的硬气。在关键时刻,蛟龙突击队副队长凭一己之力灭掉三个恐怖队员。被子弹打穿腿的他,几根手指也被炸掉,还和敌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近身肉搏。恐怖队员用刀刺其伤口,殷红的鲜血在流淌,他用尽最后力气关掉干扰信号的干扰器,脸上失血依旧奋勇抵抗,这血腥的场面,都给观众强烈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
更让人动容的是,在找到人质后,队长为了使人质放心,喊出的那句“中国海军带你们回家!”这话里有君子的自信,海军的气势和英雄的气概。那份硬气下也有着让人心疼的情怀。蛟龙队中的一员“石头”,他爱吃糖,也总对队友说“吃了糖就不疼了”,也使得他在临终前含着糖,离开了。子弹穿透身体的痛,怎是一颗糖能治愈的?儿时被母亲追打着换来一颗糖的经历,让他永不忘记,这股依恋糖的劲总让人觉得他傻傻的,像个孩子般单纯。我想,在石头心里,糖含在嘴中,刺激的不但是味觉,还刺激了心,治愈了心。
当海军整齐划一笔直地站立在舰上时,我感受到了一股积蓄已久的爱国情在这群英雄的心中喷涌而出,或是对自己身为海军的自豪,或是对队友牺牲的悲哀,或是承载着祖国的期望继续前进,这都无疑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红海行动,凝聚着每一个军人的魂,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行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海军的硬气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影片红海行动观后感篇2
?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
虽然是主旋律类的电影,可是却并没有过多的渲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人主义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国家情怀,只是还原了战场现场,看电影的时候就会感受到那个紧迫感。影片一气呵成,没有大段文戏,主要在作战间隙穿插,但却更好展现了蛟龙突击队的状态,两个狙击手之间紧绷又协作的关系,女兵机枪手和石头之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感,表现的不多却又很到位,每个人物很立体不拥挤不冲突,生动地展现出中国海军够“辣”够“燃”!
战争片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会让人觉得导演在宣扬战争,对于战争这个问题,相信我们每个人并不愿意看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自始至终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战争有多大的意义,我们从来没有觉得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红海行动》将战争塑造得可怕、凶残、暴力、血腥,就规避了这个问题,并且主角始终是在反抗和营救,从未主动挑起争端。导演这就把握住了一个主要的核心,这也体现出我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旦侵犯到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影片给人呈现出一个火爆、真实又残酷的战争。战争的恐怖在于我们不明白能活到什么时候。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多么幸福,有多少人在守护着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你必须会为中国海军自豪,会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无论身在何处,祖国都是我们身后最坚实的后盾。
影片红海行动观后感篇3
大年初一,《红海行动》上映。听同事说,春节期间电影票比较火,提前好几天在网上订了票。乘着热热闹闹的拜年人潮,我第一时间刷了这部影片。
作为一个军事小白、电影小白,影片十分赞、爆点十足,全程无尿点。以往,就算是看好莱坞大片期间,我经常有吃零食、打瞌睡、频繁看手机等小动作,看《红海行动》,连水都忘记喝了,手机更是顾不上呢。
我对于军事类题材实在不敏感、不感兴趣。改变我观影习惯的,恰恰是前一阵大爆的《战狼2》。而《红海行动》又与《战狼2》有诸多相同点,上映时间也相差不长,我观影时也一向在比较两部影片。
同为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撤侨事件,同样宣传中国军人的伟大形象,电影画面同样炮火十足、精彩纷呈,都是好莱坞大片的水平(请原谅军事小白,此处无法用语言描述两部影片激烈的打斗搏杀技巧)。同样,观看两部电影的初始阶段,我都无法抑制的在心里嘀咕:比较电影里的炮火纷飞,能坐在电影院太太平平看个电影,小日子真好!不管家长里短、一地鸡毛有多让人心烦,比较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影片人物,幸福感绝对杠杠滴!
随着影片的推进,我的代入感也逐渐加强,热泪盈眶、热血沸腾时有发生。影片中的那句“我们是中国海军,接你们回家”,瞬间想起《战狼2》中的“无论你在海外遇到了怎样的危险,请你记住,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影片中,海清饰演的法籍华人记者夏楠痛哭她的老公和孩子死于2005年伦敦恐怖袭击事件时,我的眼泪也忍不住流下来。无比认同影片演员杜江在采访时说的,“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感谢祖国,给了他的子民们满满的安全感!
观影过程中,有一个点当时个性不理解,伊国平民转移的大巴车遭遇反动势力炮轰之后,满车都是血肉横飞,基本上没有几个活着的了,突击队在急着去救人、所剩时间不多的状况下,为什么爆破手徐宏还要费那么多精力来拆弹?而且,最后,炸弹还是都爆了,全车没有活口。之后,到突击队营救人质营其他人的时候,我突然想明白了:这就是鲜明的比较嘛,非洲战乱国家,人命如草芥,成千上万的人被随意屠杀,死了就像垃圾一样扔掉;而我们的祖国不仅仅能够庇佑自己的子民,还能够解救其他国家的人民,大国风范无外如是。
影片的最后,对两位牺牲的突击队员的军牌来了个特写,我更是哭的稀里哗啦,“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感恩人民子弟兵,期望军人都平安!
从主角分布来看,《红海行动》属于群像式刻画,《战狼2》更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在描绘军人军魂方面,前者更胜一筹。从情感表达方式来看,前者是理性严谨的娓娓道来,后者是笑泪结合的波澜起伏,无法比较优劣。从画面观感来看,场面宏大,沙漠、坦克、飞机、军舰都齐活了,略有瑕疵的是,《红海行动》血腥场面尺度比较大,确实过于逼真。
影片真实的呈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观看这部电影让我们为自己的国家深深自豪,也为生活在这样和平的国家而庆幸!
影片红海行动观后感篇4
看了《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立即被震撼住了。
看这个电影很偶然。那天和几个朋友聚会,酒后闲逛,突然看到这个片名,被它吸引就看了。看这个电影感受就是震撼,真实的震撼。
红海行动剧情是现在战争片里高水准的了,整个场面震撼,尽量贴近现实。从不期的遭遇埋伏,遭受迫击炮猛烈打击,到组织防御,建立支撑点,最后摧毁敌人阵地消灭敌人。整个过程,经历了一个由盲乱,迅速控制为有序,艰苦攻坚,克敌制胜的各个阶段,没有拖泥带水,指挥若定、训练有素,体现了我人民海军陆战队员的高水准。
为了我们的侨民,我们的祖国可以有能力派军舰撤侨了!这个又是一个震撼。想当年,在印尼发生排华事件的时候,我们的侨胞在那里被人追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国内的人民能够感受到。在国外,没有相当的国力,外国人是不把中国当回事的。只有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实实在在的战斗、克敌制胜的英勇亮剑、只有们的伟大祖国强大起来,才能有效维护海外侨胞的利益,才能维护我们国家的民族的根本利益。
体现大国担当,这个也是一个震撼。在我们的陆战队员遭受伤亡的情况下,为了不让放射性脏弹材料落入敌人之手,毅然决定深入敌后,成功夺取了核材料,粉碎了恐怖份子的脏弹计划。是的,我们战士已经完成了解救人质的任务,可以坦然地返回了。但面对当事国“无力过问”境况时,一句,“别人可以弃之不管,我们不能”体现的是我们的战士何等的胸怀,体现的不正是我们国家大国的担当吗!
我们的战士从残垣硝烟中凯旋,他们的身影是多么的高大。面对画面里的五星红旗,我心潮澎湃,站起注目!当画面淡去时我大声高呼:“厉害了我的国!”
影片红海行动观后感篇5
最近看了《红海行动》,每时每刻都让人惊心动魄,满满的正能量。如果说《战狼》是歌颂个人英雄主义,那《红海行动》歌颂的是集体英雄主义。影片是根据在2015年发生的“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与斗智斗勇。与其展开战斗,蛟龙队的口号是:勇者无惧,强者无敌。一个信念是一个侨民都不能少,经历了港站,汽车炸弹等等,血腥,震撼残酷,蛟龙突击队不正是中国海军的代表吗?为了祖国浴血奋战,希望大家珍惜和平生活。
当劫持了中国人和中国侨民时,中国海军立刻派出部队营救,当夏楠,知道他的助手已被处决,她崩溃了,她的丈夫和儿子正是2005年的恐怖袭击中不幸丧生的,于是,她拿起了sa---cr突击步枪,用鲜血与死磕到底。
他提出要求,让队长将所有人质救出,最终队长被感动了,发动全军拼死到底。电影有个细节,记者的老板讲白话,也就是报社是香港报社,老板,自然也是香港人,电影中对蛟龙突击队的刻画非常立体,有的吃糖,就有勇气,有的轻松,有的骄傲,黑帮老大成为人之后竟自杀,为了黄饼,这就是的恐怖之处,无论信念的对与错,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随时可以牺牲自己,此人无法打败,只能消灭。
?红海行动》中,从大国的风范,向全世界宣扬正义,展示国家先进武器装备,中国海军的浴血奋战。让我们学生看到了正义、拼搏、勇敢、团结、智慧。
关于观看历史影片南京观后感1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
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所以,真正为《南京!南京》赢得惊人票房的,不是导演陆川,不是宏大的演员阵容,不是独特的视角,也不是高水准的制作,而是南京大屠杀题材本身。架设在如此严肃、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铭心史的基础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难,想不叫座都不可能。
关于观看历史影片南京观后感2
看完了《南京!南京!》,我内心无比感慨。虽然,这部电影只有仅仅一时四十分钟,但是,我的心情深感压抑。
影片一开场,就听见枪声、炮声和南京人的惨叫声!听此声,我的心就被提到嗓子眼了。看见那惨不忍睹,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惨状,我的双眼已经泪目模糊,拳头捏得紧紧。看到南京人留下那悲哀无助的眼泪,我的肩上仿佛压上了一副重担。看见此景,我除了深感爱莫能助,心里就剩下十二分的内疚。
影片反映的是1931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中国南京开始了那惨不忍睹的杀戮。由于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失败,大批士兵溃逃,南京沦陷。就在那一天,南京就死了约30多万的同胞。可就在那时,有谁去审判、制裁日本人犯下的那巨大罪行?人们只是向日本人投去悲愤的目光罢了!
眼看中国人不是被日本人用枪扫射而死,就是被日本人放火烧死。我深深记得一位将领在临死前的呼喊:“中国万岁!”
对,中国永不灭亡!这是10亿中华人民心中的呐喊。中国!中国!强大起来吧!我们中国一定要强大起来!
影片我实在不忍心再看一遍。但是,影片中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悲状早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一定化悲愤为力量,努力学习。我们只有强大了每一位自己,我们的整个国家才可以强大;我们只有富裕了每一个自己,我们的祖国才可以富裕!因此,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在做好每一天的同时做好每一个自己,为我们祖国的富强添砖加瓦。
对,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祖国,我衷心祝愿祖国强大起来!
祖国,加油!坚持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加油!
关于观看历史影片南京观后感3
7月21日,我在泪流满面、无比沉痛的情形下观看了《南京南京》这部励志我从小就要爱国的爱国影片。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深深地理解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首先是预告片,其中没有语言,只是几篇记述1939年南京大屠杀血腥的恐怖场面的文章,可仅仅只有这几篇文章就足可以让我们震惊,足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国家和人民曾经承受的苦难……
正式进入电影情节里了,这部电影是黑白影片,为此更能体会到国家在那个特殊年代的贫穷和落后,观看后更能激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影片开始是几架日本飞机从我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上空投下千枚炸弹,顿时南京城里尘土飞扬、老百姓们进入极度恐慌状态,危险信号提升至39级。不到一个小时,南京城已成为了一片废墟。这时候,日本军队与中国八路军的战斗开始了,可是日本军队几乎把来中国战斗的所有军人都投入了这次战争,而中国八路军只有几百人参加这次战斗,所以寡不敌众,未能成功保住南京城。
日本军队因为这次战役胜利了,所以更加无视中国的人民的生命,他们把南京城的人民分在几十个地方进行大屠杀,每个方正约上千人,那血腥、残忍的场面看后令人发指。首先枪杀第一个方正的人后,其它方正的中国人异口同声的说:“中国不会亡”这五个字。可恶的日本人再不断屠杀,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民倒下了,但是“中国不会亡”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响彻了天宇,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气势震憾了日本人,他们决定放走剩下的还没有枪杀的中国人。我深深地知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就是中国人的精髓,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垮、杀不怕的民族,我们要让日本、乃至全球都知道通过这次战役,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固若金汤,我们在思想上已经战胜日本人啦。
看了这部影片,我还有一个深深的感触,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身边发生多么大的事情,我们都需要冷静、理智,都要以理服人,靠智慧取胜,我深深地体会到毅力可以战胜一切。
通过这部影片,我深深地知道:爱国可以这么简单,爱国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爱国是从点滴做起,是从我做起的。我懂得那句歌词的深刻含义“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我是一名小学生,我知道:只有品学兼优,奋发图强,才能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效力,我的爱国意愿才会实现。我爱我的祖国,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关于观看历史影片南京观后感4
不知道南京南京在这边是什么时候上映的,但是我昨天去看了,电影《南京南京》。
作为年轻人,我也觉得成天在网上发泄反日情绪并没有什么用。毕竟国际上永远只相信实力而不是弱者的血泪控诉,国际政治永远不会温情脉脉,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为我们的后代不再遭受外敌入侵的折磨,只有拼命壮大我们的实力。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历史就是历史,真实地还原是对历史的尊重,我们厌恶战争,不代表我们就能遗忘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对于七十二年前南京的那场浩劫,更是每个中国人民心底永久的伤痛!黑白的影像、地道的方言一下子拉进了我们与那段历史的距离,残垣断壁、灰尘夹杂着炮火带来的硝烟让这座六朝古都成了现实版的“人间地狱”,而安全区真的能成为一把能为难民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吗?不是!什么人道主义、国际舆论丝毫没能阻挡日军侵略的铁蹄。
角色需要塑造,而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我相信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是被还原出来的,从日本兵角川到誓死保卫南京的陆剑雄,从唐先生到姜老师,甚至是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小江,无一不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影片以一个日本兵的视角拉开了序幕,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告诉了我们,他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又不得不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挣扎、彷徨、无奈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都被这场劫难放大了,当他无意中射杀了躲藏在门中的妇女时,一句“我不是故意的”饱含忏悔,足具震撼力,而影片结尾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的压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再以难以承受,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结束了......那么快就结束了,也许在他死的那一刻,他希望这一枪是罪恶的终止符。
唐先生?我该怎么去说这样一个人呢?虽说范伟以前所扮演的大都是一些喜剧角色,而这一次你很难把他跟喜剧一词联系起来,作为拉贝的秘书,身份是一般百姓所不能及的,也许正是这一点他过分地相信了自己对家人的保护能力,当他亲眼所见日军的暴行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作为一个父亲,面对女儿被活生生地扔下楼去,绝望的眼神与呐喊怎能让我们不为之动容呢?出卖了安全区里的伤员换来的是什么?舍大家保小家换来的又是什么?只是一张废纸!而面对跟随拉贝离开地狱的机会,却又义无反顾地放弃机会,走上刑场,留给日军一句“我的`太太又怀孕了!”发人深省......生命还在接力!
小江和姜老师可以说是片中的女性代表,小江不愿剪发让人联想到《泊秦淮》中的那句商女不知亡国恨,当日军索要慰安妇,为了保证安全区的片刻安宁,她举起手,踏上那段耻辱的不归路......那时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的顶峰。姜老师为了解救更多的壮丁,一次又一次充当家属,被发现后依然不屈直至庄严地倒下。
电影只是缩影,两个多小时的片长经历了导演四年的磨砺,承载的是一段不堪回首又不能忘却的往事。
支持更多人去看这部影片,支持大家的愤怒,有愤怒我们才会有力量,才会让我们中华民族更为强大!
关于观看历史影片南京观后感5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由陆川导演精心创作的电影——《南京,南京》!看完这部电影,我颇有感触,内心也有所震撼。
当看到凶残的日本军官放肆地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不择手段地杀害我们的南京同胞,人们在惊慌而逃,很多人难以幸免于难,三十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之下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
不过我们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就像那梅花,从不在冰雪中向恶势力或者强者低头,它依然在大雪中凌寒独放。我们中国人也是具备这样的品质的。当日军俘虏了我们的一批军队后,日军鸣枪下威,要求中国军队起立,几个日本鬼子挎着枪陆续走了上来,准备扫射。但中国军人都握紧双拳,他们脸上带着愤怒,带着无助,带着悲愤的'神情,他们都不向日军低头,他们都不起立,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起也是死,不起也是死,他们就拿起自己的骨气跟这些日寇们拼了,他们就这样与日军僵持着。日本军官被这一场面惊呆了,手持机枪扫射了几个人,只听见死者的家属抱着亲人冰冷的尸体痛哭。突然一个男的带头矗立起来了,他就是被日军俘虏的军人中的一员,或许,他不想再听见无辜的人们凄惨的声音,或许他起立是为了表达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缩头乌龟。小孩也勇敢在走了出来,人们都起来了,向日军走去,只见人们一齐高呼: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天空中回荡着这悲壮的声音,最后,他们都牺牲了。
但是,他们没有为我们中国人丢脸,人们记住他们是中国人,甚至在他们临死前也不忘高呼:中国成功,中国不会亡。这句话给予我极大的震撼,因为这句话透露了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国家呀!
电影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让人屈辱的历史。旧中国国势衰微,中国成为别国欺负的对象。要使这段历史不再重演,我们这代人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不断增强祖国的综合实力,为祖国的安宁和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