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结构严谨的作文能够让读者轻松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到逻辑的美感,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孔子庙的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1
电影《孔子》的热映,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孔子的形象是感人的,多处使人落泪,还记得影院里邻座用手帕擦眼泪的情形。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拍孔子的传记片,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资料是丰富的,但多数生活场景则需要作家和导演设计,这是展现一代圣人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最困难的地方。加以中国人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多少知道一点子;近年来国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老外也对孔子懂得一些。电影拍得不像,弄出笑话,还不如不拍。
但是,胡玫导演的《孔子》成功了。孔子的儒雅,孔子的气度,孔子的仁爱,孔子的神韵,孔子的宽容大度,孔子的悲悯情怀,都表现出来了。特别是到了老年,经过长期流离失所,满头白发,满目沧桑,那种坚毅与无奈,那种伟人的气质,那种古朴的圣贤气质,都表现得相当充分,什么是伟大?看看《孔子》吧,他就是伟大!
孔子精通六艺,文武双全,比射艺以夺兵符,用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对齐国的“外交”使命,高举正义的旗帜以弱胜强,被提升为鲁国的代理宰相,显示出杰出的执政才能。这是影片前半段的内容。前半段戏剧冲突强烈,场面宏大跌宕起伏,充满激情。但前半段不及后半段动人。有人说,影片从孔子离家出走周游列国,就松懈了,平淡了。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几乎全在后半段。因为孔子的真正伟大,正是在他周游列国的行程中造就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当过代理宰相的孔子仍然是孔子;没有周游列国的孔子就不是孔子。古圣贤的桂冠,大学者的桂冠,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桂冠,有着众多弟子门徒的至圣先师,主要是他离家出走以后,经过风风雨雨十四年不断前行才有的。让我们举出孔子离家出走之后几个最动人的场面:
孔子出走,大雨倾盆,他摔倒在满是泥水的地上。他仰天大笑。这个场面给人的震撼,要大于前半段所有的场面。这个摔倒在泥水里的仰天大笑是伟人的大笑。在离开鲁国的路上,弟子颜回驻足路口,等待着老师,然后是众多弟子成群结队地赶上来,我们看到了无比温情的师生情谊。孔子失意之时,这种浓浓的情谊,使当今崇拜金钱和社会地位的人显得多么渺小。
颜回救书简一段,多数人看了都会落泪。颜回一次又一次地游进冰水中捞救书简,最后淹冻而死,孔子抱着他的尸体悲伤不已,久久不肯放手。弟子们劝说“已经缓不过来了”,孔子依然抱着。颜回捞救的是书简,也是不朽的孔子精神。 子路之死。镜头之下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突然跪起来,坚持把冠帽端端正正的戴在头上,说君子就是死,帽子也要戴得堂堂正正这是老师的教导。孔子得知,老泪纵横。
孔子流离十四年后回到鲁国那个场面更为感人。孔子的白发散乱额前,以最温柔的目光看着城门,然后跪倒在地:我的父母之邦,我回来了!有人说,孔子是“失败的伟人”,这是不少人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个看法偏离了影片的主旨,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当过高官,不在于他的辩才和气概曾经压倒齐国,也不在于物质成就和社会地位,而在于精神文化,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贡献,用物欲横流和官僚本位的眼光看待孔子,是无法理解孔子和他的精神世界的。
总之,《孔子》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孔子的一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部感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教材。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2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日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明白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以往的贵族,却必须应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可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我,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包含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我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能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3
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们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时时刻刻教育着我们中华儿女,是他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他让中国的文化变得格外灿烂。
在我看来,坚强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饱经人生的苦难,始终坚强乐道。他任然开开兴兴地过着每一天,这就是坚强乐观的表现。
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话,这才会指引我正确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着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子这个人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这就还是我心中的孔子,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这也会社我要学习他的地方。
孔子出身贫贱,身份卑微,是那时候社会的最底层。但孔子性情开朗,是一个充满人情的人。
我们心目孔圣人已经不在了,他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但他依然存在,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能够想象没有这位失去色彩的哲人的世界。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4
我觉得一个人如果以后想在文学方面发展,并且要发展的有前途有未来的话就必须要去仔细研读研读经典。那种比较经典的文学著作对自我以后文学方面的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也认识到了其中的重要性。所以从几个月前我就开始研读孔子的言行著作《论语》,但刘某实在不才,没有研读出个什么道理来。我领悟到的道理大都很肤浅,甚至死板。我甚至还认为只是读了一下这本书,关于里面的灼灼道理根本就没有领会到。我读孔子老生常谈的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只简单地认为,哦,学习了后还要思考,思考的同时还要学习。我的认识就只到那里为止,再也没有深入的扩展延伸了。愚以为鄙人与大师教授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除了能读懂文言文之外,大师们更多的会用孔子的思想延伸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他们的文学思维扩展很丰富,很有延伸性。他们能做到一个道理能够具体反三。他们能够把深邃的思想运用在我们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事情当中。那些事情如此平凡,在我们眼里如此微不足道。可是经专家教授们用孔子的思想一点醒,我才恍然发现,噢!原先还那么有道理!
研读了孔子这么久了,此刻我尽力地搜肠索肚昔日自学的那些关于孔子的思想学术道理,可是搜索结果竟寥寥。所以,《论语》我根本就没有研读透彻,甚至都不叫研读,只能说是走马观花地过目了一下。想昔日下定心研读《孔子》时那个意气风发、器宇轩昂的风姿,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研读孔子的步骤。先是读一本比较权威的原著,然后看看一本介绍孔子生平的书籍,再然后阅读阅读专家学者们对于学习《论语》的感想与领悟。一系列的步骤还没有循序渐、有条不紊地进行完就因为索然无味的研读而中途辍停了。因为此次的打击,我都不敢再贸然去研读什么书籍了。有时候所以而陷入困惑,到底有没有读研的必要。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下定决心了。斩钉截铁地去考研。不后悔,不退缩。光是为了一个硕士学位证和一个更好的大学的毕业证,我就应当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应对它。
研读《论语》,我终究是没有研读出个什么名堂。既然踏出了细心的第一步,虽然不成功,甚至能够说彻彻底底地失败,可是我还会踏出殷实的第二步,信心的第三步,一步比一步迈地更加沉稳有利。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5
我盼望以久的山东旅游终于来到了,我兴奋得那一天晚上都没睡着。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收拾好了,准备第二天的旅游。
第二天早上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车,大约做了8个多小时的车子,就来到了山东曲阜,来山东曲阜的人都要去看一看远近闻名的孔庙,孔林,孔府。我们晚上在宾馆住了下来。
这一天我们坐着车子,穿过了十几道桥来到了孔府。刚刚进入孔府我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四处都是又粗又高的柏树。这些柏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几行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以为对后市影响至为深远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杰出的世界文化巨人。他所创立的以仁政德治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逝世虽然已经2400多年,但他的思想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发挥着作用。孔庙、孔林、孔府是2400多年来尊孔崇儒的结果,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各国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以及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瞻仰。
我们坐着光缆车来到了孔庙。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最后的一座古建筑是一个孔子庙,上面写着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我们又来到了孔林: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被封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__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府,孔庙,孔林,就参观完了,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去看一看。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6
孔子老师,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刚刚学习的《论语》就是记录了他和弟子言行的一本古书。书中所讲的,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而孔子这位圣人,在我的眼中,更是高大、尊严的形象!
孔圣人教导“诚实守信、厚道人意、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他所倡导的思想也正是我们如今最需要的。象他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圣人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道德的修养和心态。让我们的品德高尚,升华。也正是这一点,让孔子,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孔圣人”。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对孔子的话了解了一番,对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深切的感悟。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人根本!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能施加给别人。也正是孔子的这一翻令人受益匪浅的话,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我也十分敬佩孔子。因为孔子对我的帮助则是胜过一切的!我的一切成功都离不开他的帮助。孔圣人不但对我有着莫大的帮助,对整个中国的“现代文明”都有着重大帮助。所以,孔圣人就像是一盏明灯,不仅把我的人生照亮,还把整个中国的历史照亮,让我们的文明达到了高点。
在我的眼中,孔子、孔圣人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的。他的每句话都是对我的极大的感触!如果说,秦始皇是对我们国家发展产生了重大贡献,那孔子就是我们文明发展不可缺少的贡献人!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7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一样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个好学,谦虚的人。
这说到好学,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为学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发愤忘食的境界。的确,孔子这一生是勤奋好学的一生,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连学了十几天,师襄满意地说:"弹得不错。"让孔子另学一首新曲,孔子却摇头说,曲调虽然掌握了,但技巧应用很不娴熟,又过了几日,孔子已弹的行云流水般动听,却仍不满意,因为曲子的蕴含道理还没有领会,直到有一天,孔子领会到曲子的作者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时,他才兴高采烈地认为自我学好了一首曲子。
当他站在黄河岸边的时候,有感而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明白历史的滚滚洪流留下的永远不是那些凶残的统治者,不是那些只明白冲锋陷阵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怀天下,那些关心黎民苍生的先哲。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没有做到的后人也帮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等到,可是历史铭记着他。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个好学谦虚,一个坚定的关怀天下的圣人!
关于孔子庙的作文篇8
韩寒说过孔丘老师象哈姆雷特一样难以说清楚,确实有同感,心里的孔丘总是那么模糊,那么矛盾,想说一说我怎么看孔丘。
看《史记孔丘世家》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孔丘怎么到处求官啊,不喜欢;在《史记孔丘世家》里看不出孔丘的思想到底是什么。看过《论语》,本能给我的感觉孔丘的思想并不深刻,接着这个思路,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孔丘的思想为什么会给我并不深刻的感觉?
首先,我认为孔丘不是一个哲学家。我们一谈到中国古代哲学,就会说道家和儒家,我认为孔丘本身的理论够不上哲学的高度,充其量是一个人际关系学家。当我们问周围的人,什么是哲学?很多人会立刻回答,哲学史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接着,我又问,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周围的人犹豫一下回答说,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看法。接着,我又问,什么是关于对世界的看法呢?周围的人这时候就会无以回答。我说,其实你只是照本宣科回答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不知道世界观是什么?
象我周围的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却相信孔丘是个哲学家。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其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认为人该怎样活着,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原因。不同哲学提供了不同的.人生该怎样活着的答案,也阐述为什么要那样活着的理由。该怎样活着就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根本问题。从这个方面讲,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回答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提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要顺应自然,要无为,所以老子是个哲学家。但是,孔丘的《论语》根本没有谈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论题,更没有回答人生是什么?《论语》只是提及人该怎么与人相处,所以我认为孔丘充其量是个人际关系学家。
其次,我认为孔丘的理论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孔丘生在春秋战国战乱年代,他提出的仁爱,反对战争史对的。但是,他又用礼把人分成各个等级,这是他犯的本质错误,所以基于礼这个基础的孔丘的儒家思想其实已经在违背了人类的基本道德思想了,甚至可以说他的思想是反人类的。孔丘的思想是那么的矛盾,那么的反人类,那么的混乱,那么的不本质,却依然有那么的人去维护他,不是因为他的理论,因为维护他的人并不知道他的理论是什么,只因为他是孔丘!
最后,我认为我们对任何人,任何理论,要尊重,但不要崇拜。尊重是基于人与人是平等的,而一旦崇拜,我们就已经背离了人人平等这个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