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见地的读后感能为作品增添新的视角与理解,我们在读后感中,应该避免过于简单的总结,而要深入分析,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昆虫它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昆虫它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叫《昆虫记》的书。这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所写的,书如其名,它是一本关于昆虫的书。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蝉和蚂蚁》,一首很有趣的小诗歌组成了这一章节。它描写了蝉儿们为了解渴,在天热的时候用尖嘴戳进细嫩多汁的树皮,钻一口井来吮吸树汁。可好景不长,每次都会有蚂蚁、苍蝇、大胡蜂、金龟子来井边抢树汁喝。最过分的是蚂蚁,不仅仅是抢树汁喝,还一心要把蝉儿们从自己钻的井里赶走!每次蝉儿们都不得不提防着它们。
?蝉的歌唱》是我喜欢的第二个章节。在法布尔家附近可以找到5种蝉,它们的鸣声不同,但他们的发声方法却是相同的。喜欢这个章节的'原因是因为我很讶异同一种类的蝉鸣声竟然不同!然而其他动物,比如猫,所有不同种类的猫叫声却都是相同的。
在《昆虫记》里我最感兴趣的一段话是:红蚂蚁不会哺育儿女,也不善于寻找食物,它们偷别人的孩子来服务自己。遭到红蚂蚁劫掠的是其他种类的蚂蚁邻居,红蚂蚁把它们的蛹偷回来,蛹孵化后,就成了陌生人家中干活卖力的佣人了。这些描写让我感觉到红蚂蚁真是一种贪婪的蚂蚁,第一次听说会有动物偷别人的孩子来为自己服务,这些都使我感到非常新奇!
通过《昆虫记》这本书,我知道了法布尔是个很细心的人。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知识,今年暑假我收获了很多!
昆虫它读后感篇2
今日,我读了一本名叫《昆虫记》的书,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并且一问世就被看作是昆虫心理学的诞生。读后我有许多感触,也了解到了昆虫们的各种习性。
这本书记录的是生物界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昆虫,有萤火虫、蚂蚁、蜜蜂和蟑螂等等,在大自然重是怎样生活的,是吃什么样的食物的,是怎样捕猎食物的,如何繁衍后代,如何在雷雨中得以生存的,等等。
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些平常我不了解的。例如萤火虫的身上有斑斓的色彩,身体是栗棕色的,胸部呈现红色,身上的花纹是环形状的,边缘还点缀这几颗小红点,如同穿了一条美丽的群子。还有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怎样可爱的萤火虫竟然是一个肉食主义者,并且手段很毒辣,猎物也是如樱桃般大的蜗牛,这真是我万万不曾了解到的事情,一只如此娇小的萤火虫竟然会以比它大好几倍的蜗牛作为下手对象,并且几乎无一不漏,这让我联想到一个在动物界,人类界,甚至连昆虫界都能够行的通的道理——“弱肉强食”的道理。
不仅仅了解到了萤火虫,我还了解到一种趣味的'叫泥水匠蜂的昆虫。它造的屋子全部都是用泥土做成的,并且也没有加水泥,或者其他能让它坚固的东西。那你会问那屋子为什么能住昆虫的。让我来告诉你其实,它们用的是从湿地上取来的潮湿的泥土。可是,那泥土很宝贵,所以,泥水匠蜂每次都会来回飞好几次,并且一次也不休息,直到做好房子才好。并且,它们做的房子不容易倒塌,很坚固。
昆虫它读后感篇3
假期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一拿起来便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关昆虫的知识。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昆虫。
螳螂,表面很凶残,经常爱打斗,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肉食性动物。尤其是我看到雌螳螂吃掉雄螳螂的故事,更是觉得雌螳螂冷酷无情、残忍恶毒。可是当我仔细读了读《昆虫记》中有关螳螂的这一篇后,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螳螂爸爸为了让雌螳螂受孕,为了自己家族后代的繁衍,才牺牲掉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可贵的献身精神啊。还有螳螂妈 妈,为了让自己的小螳螂从就有自立能力,给自己的宝宝建好巢穴后,就离开再也不回来,让它们从小学会生存,学会与大自然作斗争。我不禁从心底佩服起这种小昆虫来。
被管虫,听到这个名字,你一定感到很有趣。被管虫是被树木管的一种小毛虫。被管虫很爱穿漂漂亮亮的衣服,树叶、草、枯枝、纸,甚至是石头,都能被这种小毛虫缝制成漂漂亮亮的衣服,它们可以称得上了不起的小裁缝。对被管虫来说,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十分必要的。也许正好应了一句话: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尽管被管虫很爱美,可是一旦它要当妈 妈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它为了自己的宝宝,牺牲自己休息打扮的时间,为宝宝找足够的食物。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皮肤,给孩子们做一把遮雨伞。用“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来形容被管虫妈 妈,再合适不过了。
我还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昆虫,如,有着伟大母爱的神圣甲虫西班牙犀头,有着强大的团结力量的红蚂蚁,有着坚韧不屈精神的蜘蛛等等。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只要我们多读书,细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发现很多有关昆虫的秘密。
昆虫它读后感篇4
近日,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触很深。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读者读得兴趣盎然。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地提升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
昆虫它读后感篇5
夏夜里无休止的蝉鸣,扰得人难免心生烦燥。但我们只听到了它们的噪音,却没有听出它们在歌颂着自己短暂而又美好的生命。
在我眼中无任何优点可言的昆虫们,在法布尔的眼中却显得那样美好,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它们的生活原来也是那么的令人憧憬。那是我从未触及的世界,但在法布尔的笔下,我见到了,我见到了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亦看到了从它们身上散发出的团体主义精神。那,正是我所向往的安逸的生活。
在他的笔下,蝉或许也没有那么令人厌烦,它恪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为了生存和繁衍而不懈努力,貌似已经知晓它为何要在夜晚之时一展歌喉,经历了数年的黑暗,才换来几日的幸福生活,怎会忍气吞声。在蝉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一些人无法看清的东西,怪不得巴金先生说,“《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
读完这本书之后,忽然发觉,夏夜里的蝉鸣似乎也不是噪音,更像是,是一首用毕生经历作出来的美好而又凄美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