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的加减法教案优质6篇

时间:2024-11-30 作者:Iraqis

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谨慎对待,一份周密的教案使课堂内容更具连贯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18的加减法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18的加减法教案优质6篇

18的加减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p59—p60例3、例4,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 的意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现在我们一起去钱塘江欣赏唐潮吧! (课件出示钱塘江)从刚才播放的.画面中你了解了些什么信息?钱塘潮 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规律,是大自然赠送给人类的礼物,也是 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自然界、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钱塘江的现象和 规律,你们想去欣赏和探索吗?

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1、为了让钱塘潮更美丽壮观,人们在钱塘门修建了河堤。课件展示河 堤片断。它们是用什么形状的材料修成的?(正方形、长方形)

2、请小朋友拿出6个正方形,发挥你们的聪明才能,摆一摆,看你能 摆出一段什么样的河堤来。(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展示学生摆出 的 图形)

3、你最喜欢哪一段?说一说理由。

4、课件出示例3的主题图,它们有规律吗?这些图形有什么样的律?下一个图形该怎样画?说一说理由。

5、小组汇报:这些图形都用了6个正方形。

上一排依次多一个,下一排依次少一个。

依次从下一排移一个到上一排。

下面是6个,上面就是0个;下面是5个,上面就是1个;下面是4,上面就是2个。

??学习例4

1、在数学王国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请小 朋友在小组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规律?空格中可以填什么数?为 什么?

2、学生汇报:每组方格中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多5。

每组方格中第二个数比前一个数少5。

第一个数为10、15、20,依次增加5;第二个数为5、10、 15、20,也依次增加5。

后一组的第二个数等于前一个数的第一个数。

3、小朋友真能干,通过小组合作找到了图形的规律、数的规律。现在 请大家独立完成p60第1题。

三、课堂活动:

学生做1、2题,再集体评讲。

18的加减法教案篇2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涂、剪、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水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导入

天气热极了,大熊和小熊口渴得要命,突然它们看到牛伯伯拉了一大车西瓜在卖,它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并让牛伯伯把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于是,大熊和小熊争先恐后地吃起西瓜。小熊说:“我吃了2块西瓜。”大熊说:“我吃了3块西瓜。”

2、复习旧知

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说说它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吗?

你对( )、( )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指名答,教师板书。

3、提出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以下问题:

问题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4:小熊比大熊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用“几分之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说完整的问题,并把本课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写到黑板上。

(二)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1的数学化过程

师:我们先来研究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在本子上独立写出算式。

指名回答:( )+( )或者( )+( )

谁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 解决( )+( )=( )

⑴让学生试说结果。

估计有两种答案:( )或( )

⑵动手验证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大熊和小熊究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想办法解释你的结果是正确、合理的,并在4人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可以用你们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学具纸,折一折、涂一涂,并观察图片想一想这个结果的合理性。

⑶汇报交流

注意先请刚才说( )+( )=( )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创造的算法:

① 借助图形直观,得出( )+( )=( )。把学具纸平均分成8份,

小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先在学具纸上涂出2份,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 ),再在学具纸上涂出3份,数一数一共涂了5份,涂色部分占整个图的( ),也就是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 )。

② 从整数加法推想出分数加法。2+3=5,所以( )+( )=( )。

师:每块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是几个( )?

( )+( )=( )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怎样理解?

( )+( )可以理解为2( )个加上3个( )是5个( ),5个是( )。 演示课件。

⑷补充完整计算的过程。

( )+( )我们是怎样计算得出的?请你在4人小组内商量写出1个算式表示你的计算过程。

指名板书。

( )+( )=( )=( )

对学生进行书写习惯的指导

(三)学生从解决问题⑴的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尝试独立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5/8。那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请你先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展示创造的成果,促进反思,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运算。

学生板演:( )-( )=( )=( )。

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结果是正确合理的?

①借助图形直观的算法。(课件演示)

②转化为整数减法的算法,体会整数减法与同分母减法的本质联系。3个( )去掉2个( )是1个( )。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相加减的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结: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4、独立计算

( )+( ) ( )-( )

(四)独立解决问题3。

师:我们知道大熊和小熊已经吃了这个西瓜的( ),这是小熊说:“我们给妈妈留一些吧。”看,多懂事的小熊啊!想一想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独立列出算式,探索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名演板:1-( )=( )或者( )-( )=( )

让学生解释算式中“1”表示什么,怎么把“1”变成可以与( )相减的分数。

3、计算1-( )=( )

小结:在分数减法中,遇到被减数是1时,要把1化为和减数是同分母的分数。转化也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提醒学生每题中间的步骤熟练了可以省略。

(五)总结

回顾我们计算验证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我们想到了哪些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探索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借助图形直观地得出结论,有从整数加减法推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

我们在计算中又发现了哪些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好的方法?

(六)巩固练习

18的加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知道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发现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高运算技能。

3、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答结果并说说计算方法:

2、最后一题你为什么直接不能得出结果?这节课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

1、出示四色图

(1)红色部份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蓝色部份呢?

(2)这两部份共占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式吗?猜一猜:会是几分之几?

(3)你能想方法验证吗?自身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验证一下到底是几分之几?

(4)小组内交流:

l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的?

l 他人是怎样算的?

(5)全班汇报:

l 折的思路(一起折一折:先折出1/2,画上红斜线,再折出1/9,展开在其中一份没有颜色的地方画上蓝斜线,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了几分之几?)

l 画的思路(课件演示)

l 计算:

l 讨论:为什么不直接合并?(分数单位不同,不能合并)怎样解决?(想方法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合并)板书:异 (通分) 同

2、讨论:红色部份比蓝色部份多几分之几?你能列式计算吗?算一算

(1)同学计算

(2)折纸验证

3、小结:两个不同的分数单位相加减,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板书:通分)

(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1、出示绿色部份,是几分之几?

2、你能算出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共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吗?先估计一下:是几分之几。

3、独立计算并与同桌交流方法

4、汇报:

(1)是多少?与你的估计一样吗?

(2)怎样算的?你能验证吗?(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

(3)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

(4)你有什么结论?(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计算,要先通分,再计算)

5、红色部份和绿色部份哪块大?大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6、你能自身写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式题吗?各写一题

7、汇报,选择两题计算

8、总结法则: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拓展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用,,三个分数组成分数加减算式,可以写几个?请你写出来。

3、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

+;+;+;-;-;-

4、填方框:

+=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和是,有哪些填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疑问或新的见解?

18的加减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图书馆购买了一批新图书,其中童话书有3/8,故事书有1/8。童话书和故事书一共占这批图书的几分之几?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要注意什么?

2、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3)怎样列式呢?

(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试验田,你能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涂色表示1/2和1/4吗?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

(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和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计算)按这样的方法,完成例题的填空。

2、出示“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

(1)要求“种黄瓜的面积比种番茄的面积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2)怎样列式呢?

(3)这道算式与前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呢?(异分母分数减法)补充课题:减法。

(4)说说你打算怎么办?通分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尝试解题,小组交流。

(5)交流汇报方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1)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方法。指出:一般情况下最后结果都应用最简分数表示。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指出:在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可以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再计算。怎样才能知道计算是否正确呢?怎样验算?小组中完成。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在小组中说说。小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

5、完成练一练。

(1)独立完成计算,并验算。

(2)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按要求涂色,并写出得数。

(2)结合图形说一说为什么?通分母分数相加应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怎样?

2、完成第2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展示作业,交流评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完成第3题。

(1)理解题意。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式计算。

4、完成第4题。

(1)理解题意。

(2)求“从体育馆道少年宫一共有多少千米?“实际是求什么?求“从学校道体育馆比从学校到少年宫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第3各问题应该怎样想?(1-4/5)

(3)独立完成计算。

5、拓展训练。

()/()-()/()=1/5()/()+()/()=1/4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18的加减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听老师口报应用题,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3、在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书写习惯。

活动重点:

幼儿能看分合式列出相应的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活动难点:

听口报应用题,列算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要计算出老师手上的算式卡的答案,火车才可以出发哦。

2、教师出示9的加减法的算式卡,出示相应的算式卡,请幼儿计算出相应的算式,然后带领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

二、复习9的加减法

(一)复习9的组成

1、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把9的分合式列出来吧。

2、教师与幼儿一起说,教师列出9的分合式。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

1、小朋友,老师现在请你们看着9的分合式来列出9的加减法算式。

2、(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1和8”)请小朋友看着这道分合式摆出算式。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1+8=9, 8+1=9, 9-1=8, 9-8=1

3、(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2和7”)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2+7=9 ,7+2=9 ,9-2=7, 9-7=2.

4、(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3和6”)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算式3+6=9, 6+3=9, 9-3=6, 9-6=3.

5、(指着分合式“9可以分成4和5”)看着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几道算式呢?

幼儿摆,教师写出算式4+5=9, 5+4=9, 9-4=5,9-5=4.

三、幼儿操作“听教师口报9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1、介绍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练习本和铅笔,请小朋友翻到没有写的一页,听老师口报应用题,报完一题,你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解答。听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自己认真听,别急着写,边听边想这道题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写算式的时候要坐端正,头不能低得太下,注意书写格式。

2、教师口报应用题,幼儿书写算式。

18的加减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p39—p40例1、例2、例3,课堂活动1、2,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2、让学生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疾病流行的发病期,为了小朋友能健康的成长,我们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准备预防乙脑的药片,每人吃一片。我们学校有男生315人,女生408人。请小朋友算一算大约要准备多少颗药片?

二、探索加法的估算方法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列式,再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315+408

2、生先自己独立思考大约得多少,再对同桌说一说

3、全班交流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种:把315看作300,408看作400,300+400=700,所以315+408≈700

二种:把315看作320,408看作410,320+410=730,所以315+408≈730

三种:乙脑药片的颗数比700多,比800少。

……

4、估算结果怎样写?估算的结果样=表示行不行?为什么?你能创造一个符号表示估算的结果吗?

估算结果用一种新的符号≈来连接。介绍≈的读法,让学生试写≈。

(二)教学例2

1、师出示例2的教学图,学生看后,自己独立列式,再计算,直接填 写在书上。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名说出计算过程,(注意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师根据生的回答并板书算式。

4、观察例1、例2这两道题,我们在估算加法时是怎样算的。小结估算 方法:在估算时,可以看成整百或整时的数计算,由于是估算,因 而得到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只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教学例3

1、生独立读题后,再列式估算。

2、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师指名全班交流汇报,再板书估算的过程。

327-187≈( )元

一种:把327看作300,把187看作200,300-200=100,所以327-187≈ 100。

二种:把327看作330,把187看作190,330-190=140,所以327-187≈ 140。

……

535-327≈( )元

把535看作540,把327看作300,540-300=240,所以535-327≈240。

……

4、师强调在减法的估算时,如果买东西需要回答够不够,一定要注 意,特别是回答还差多少钱,一般回答只能多,不能少。

(四)小结: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多,可以把加数、减数、被减数看成比较接近的 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用补移的方法,因此估算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三、课堂活动:

p41—1、2题。

四、课堂作业:

练习六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