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娃娃的信教案参考8篇

时间:2025-07-21 作者:Lonesome

教师在构思教案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案应考虑课堂管理策略,以确保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秋娃娃的信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秋娃娃的信教案参考8篇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布娃娃,萌发爱护、关心娃娃的情感。

2.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从家中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娃娃,并为小娃娃起名字。

2.教师准备一个大娃娃。

3.教学挂图“布娃娃”1张。

4.幼儿操作材料“布娃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大娃娃。

教师:我是妈妈,我有一个可爱的宝宝,名字叫玲玲,你们喜欢玲玲吗?

教师边说边出示大娃娃,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

教师:你喜欢玲玲的什么地方?

请幼儿一边用手指一边说,如:我喜欢她大大的眼睛,我喜欢她漂亮的裙子……

教师小结:我的宝宝叫玲玲,她有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裙子,摸上去软软的……看上去很可爱,我真喜欢她!

2.引导幼儿欣赏自己的娃娃,并想大家介绍自己娃娃的名字,喜欢她的'什么地方。幼儿充分表述。

教师:我们的宝宝很可爱,妈妈和爸爸怎样抱娃娃,娃娃才会舒服呢?

请部分幼儿用动作表示。

3.引导幼儿欣赏操作材料“布娃娃”。

请幼儿讲述:操作材料上的布娃娃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哪一个?

4.引导幼儿按节奏读儿歌给布娃娃听。

学习儿歌。

5.引导幼儿哄娃娃睡觉,结束活动。

教师:小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来拍拍她,让她睡觉吧。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帮助幼儿学习认识并正确区分红、黄、绿三种颜色

2.学习句式:我是**苹果娃娃

3.鼓励幼儿积极参加集体游戏,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苹果胸饰各10个,红、黄、绿三种颜色苹果的贴绒,一棵大苹果树。

2.贴绒教具:小草、树叶、香蕉、雪梨、红气球、灯笼等。

3.音乐磁带《高高的苹果树下》。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苹果的贴绒

1. 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我们叫它什么苹果娃娃?(引出红、黄、绿苹果)

2. 看谁说得快:老师逐一变化苹果颜色,幼儿说出苹果名字

3. 扩散思维:还有什么是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

(二)游戏:学说一句话“我是*苹果娃娃”

1.请幼儿从椅子底下拿出苹果胸饰挂在胸前

现在你们都是苹果娃娃了,谁能告诉我,你是什么颜色的苹果娃娃?(要求能完整回答:我是*苹果娃娃)

2.老师扮演苹果妈妈,幼儿扮演苹果娃娃,进行游戏

老师说:“我的娃娃在哪里?”请颜色相同的苹果娃娃跑到前面说:“妈妈,我在这里。”

(三)贴苹果

(四)结束:歌舞《高高的苹果树下》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学习描画树叶轮廓的方法。

2、 鼓励幼儿在画好的树叶上,画出跳舞娃娃的脸谱及四肢的各种状态。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范例:各种状态、大小不一的树叶,水彩笔,油画棒。

2、 带领幼儿拾落叶,并擦干净压平。

3、 合唱《小树叶》歌。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秋天到了,风一吹,树叶娃娃就跳着舞飘落下来了。有的高高兴兴地下来,有的没有准备吓了一跳;有的唱着歌;还有的在睡觉。

2、示范讲解绘画方法。

——挑你喜欢的叶子,左手压好,右手拿深色水彩笔沿着外轮廓描出叶子。如果是有锯齿的叶子,手可以在边缘根据叶子的锯齿情况抖动着画出。然后照着树叶上的脉纹路画在已画好的'叶子里。

——想想跳舞的树叶娃娃飘落下来是高兴的呢?还是伤心的呢?姿势应该怎样?然后画上眼睛、嘴巴、手臂和腿。

——再挑选叶子制作,方法和上面一样,但动作、表情、方向要和刚才画的树叶娃娃不同。

——最后,再挑选喜爱的颜色,给树叶娃娃涂上颜色,颜色要均匀,且要有深有浅。

3、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辅导幼儿按树叶外轮廓描画。

鼓励幼儿画出各种表情和动态。

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根长条纸交替折叠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四肢。

2、能自主的选择材料装饰瓶子娃娃,体验合作的快乐。

3、懂得废旧物品再利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范作:会跳舞的瓶子娃娃;ppt款课件;养乐多瓶子;彩纸,彩带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听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师:那现在先请大家来看看,今天王老师请来了什么娃娃?(瓶子娃娃)

师:看看,这个瓶子娃娃还会干什么?(会跳舞)

师:对了,这是个会跳舞的瓶子娃娃,你们喜欢她吗?(喜欢)

师:新年到了,瓶子娃娃丁丁要开个新年舞会,他想邀请更多的会跳舞的瓶子娃娃参加,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他,好吗?(好)

二、探讨瓶子娃娃的制作方法并学习长条纸交叠折叠的技能

1、幼儿探讨瓶子娃娃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瓶子娃娃是怎么做的?

师:用了哪些材料?

2、教师示范:用长条纸交替折叠成瓶子娃娃的手脚

三、运用交替折叠折叠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手和脚

1、运用交替折叠折叠的技能制作瓶子娃娃的手和脚

2、设计瓶子娃娃的.脸

3、装饰瓶子娃娃

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两人一组,商量制作瓶子娃娃

五、作品展示:

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请幼儿拿着制作好的瓶子娃娃一起跳舞展示。师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指导幼儿,给幼儿以相互启发。

六、展示作品:对创造性强的作品给予表扬,让幼儿欣赏,对一般的作品找出其优点,鼓励幼儿的进步。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的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游戏。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的有节奏的`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它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的出示红牌或绿牌。

4.学生跟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一拍x,两拍xx。音乐中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如: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碰铃与小黑鸡,双向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做个好娃娃》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如:xxx00xxxxxxxxxxx0

5.请同学自己设计节奏并表演。

五、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1.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找找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

3.演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在四分休止符处准确休止。

课堂小结:

认识了多种打击乐器,还知道了四分休止符,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啊!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袜子的特征,观察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袜子。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把袜口套进去,袜头套住脚指头,袜跟套住脚后跟),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袜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和简单的自我介绍,了解袜子的特征。

脚宝宝有个好朋友,它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脚,就藏在我们背后,快把它找出来。小朋友拿出袜子)你的袜子娃娃是怎么样的?(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手里的袜子的特征,并区分袜口、袜跟、袜头)

二、尝试活动。自己找袜子配对,积累经验。

我们的`脚宝宝有两个袜子娃娃,可袜子娃娃只有一个,原来另一个迷路了,请你帮你的袜子娃娃找到它的好朋友,让它们变成一双袜子。自由寻找、配对)

三、交流讨论,知道一双袜子是一模—样的。

1、讨论:你找到的是不是一双袜子?为什么?(从颜色错的—颜色相同图案不同的—颜色图案相同有大小差异的,逐步评价取得正确认识)

2、如果颜色、图案都一样,还要比比大小。比大小的方法:两个娃娃口对口、跟对跟、头碰头,放在一起比一比。解决难点。

四、自我纠正,巩固知识和经验。

一双袜子的颜色、图案、大小都应该是一模一样的。请你自己比一比,如果错了,重新去找一找。自己纠正

五、学穿袜子,提高自理能力。

1、现在袜子娃娃要和我们的小脚做朋友了。(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袜跟朝下张开口,小脚匝匝往里伸,袜头套住脚指头,袜跟套住脚后跟,轻轻一拉穿好了)

2、小朋友练习自己穿袜子,老师指导。

六、简短谈话,结束活动。

懂得要天天洗脚换袜子,自己穿袜子。

活动反思:

袜子找朋友是一节让幼儿通过观察袜子的大小、颜色、花纹来对袜子进行配对分类的数学活动。活动的开始是以神秘盒的形式呈现的,这样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是先通过两只颜色大小一样但是花纹不一样的袜子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一双袜子是要颜色大小花纹都一样的。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春娃娃给树木、花朵、小动物带来的变化,并尝试用一句好听的话叫醒它们。

2、感受春天的美,喜欢春天。

3、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幼儿:有外出寻找春天的经验。

教师:"春娃娃"故事课件,《春天在哪里》音乐,春娃娃图片,布谷鸟、柳树、桃花的家,各种春天的小动物、花、树等图片。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听听说说→找找说说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律动指导语:春天来到了,太阳多温暖(上肢运动);小草渐渐长大了(下蹲运动);柳条随风飘荡(体侧运动);小兔出来蹦蹦跳(跳跃运动)……t:呀,宝宝们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是呀春天来了,瞧春娃娃出来玩了,我们坐下来和春娃娃打个招呼吧。问问它要去哪呀?(春娃娃,你要去哪呀?)春娃娃:我要去串门。

(二)听听说说:(理解故事内容,宝宝大胆的表达表现)导语:春娃娃真调皮,暖暖的春风一吹她就去串门。

提问:什么叫"串门"?

小结:你们真聪明,'串门'就是去客人家做客,聊天。

过渡:春娃娃会去谁那里串门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春娃娃》。

1、师配音讲故事。

提问:春娃娃都到谁家去串门啦?(幼儿边回答,老师出示角色图片:布谷鸟、柳树、桃花:两层的一层是门上有这些东西,第二层是春娃娃来了以后的变化。)

2、分段理解故事:

过渡:春娃娃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变化,它的朋友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次让我们跟着春娃娃一起去串门吧。

播放故事flash课件,幼儿欣赏。

(1)春娃娃叫醒了谁?用什么好听的话叫的?(学学布谷鸟飞和叫:布谷,布谷,春天来了,我要唱歌啦!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演。)

(2)春娃娃又遇到谁?柳树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学帮柳树梳头动作)

(3)春娃娃说了一句什么好听的话让桃花姐姐开花的呀?(幼儿学说)桃花姐姐开出了什么颜色的花。(开花样子,老师拍照)

(4)你喜欢春娃娃吗?为什么?(它让春天更美了)小结:一起学说:春天来,春天来,柳树绿,桃花开,布谷鸟儿唱起歌,春娃娃呀多可爱。

(三)找找说说t:春娃娃这么可爱,王老师也想来做春娃娃了,(师戴上春娃娃胸饰)那你们愿意当春娃娃吗?那和王老师一样来做春娃娃了。

1、分发春娃娃胸饰。

t:春娃娃们,除了布谷鸟、柳树和桃花,我们还要许多朋友也想叫我们去串门,不过要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把它们叫醒呢?

1、请春娃娃说一句好听的话来叫醒(青蛙、小草、蝌蚪、迎春花):"×××快起床吧!""××花,你快开花吧。"小结:春娃娃把这些好朋友叫醒了,春天变得更美了。

t:春娃娃们,我们教室里还来了很多朋友了,我们去把它们也叫醒吧。

2、老师出示背景图,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边交流边操作。(和老师开火车唱:春天天气真正好,春娃娃去串门,砰砰砰砰砰砰砰,来把门儿敲,砰砰砰砰砰)

3、带宝宝来到户外,鼓励宝宝找自己喜欢的花草树木用春娃娃的话来唤醒它们。

结束:春天好美呀!我们要好好的爱护身边的这些花草树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一直这么美丽好吗?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没有在分段讲述后完整讲述一遍故事,让孩子们有一个对故事整体的欣赏。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她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孩子的思维活跃了,想象力得到了培养,让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当然我也会认真听取有些家长的意见,如要多关注那些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调动他们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秋娃娃的信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6.7。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3.初步了解汉族、维吾尔族、藏族、满族服饰的特点。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ppt4页

2.黑板简笔画:花盆、捧花

3.蜡笔36支

4.幼儿用书第9页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觉得咱们班小朋友数量多不多?幼儿园里小朋友多不多?我们国家共有13亿多人口,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才到十亿,多不多?

2.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习俗都不一样,有首歌这样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我们人口这么多,但是很相亲相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几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出示ppt)

3.介绍各族服饰的特点

4.幼儿人每个民族的小朋友

5.数一数每个民族来了多少位小朋友

6.出示数字6?圈圈在哪里?(老师故意写错,让幼儿认识正确的.写法)6除了可以表示6个民族娃娃,还可以表示什么?

7.出示数字7?7像什么?

8.数一数黑板上花有几多,老师装花盆说话,要几多花就用直线把花和花盆连起来

9.完成幼儿用书练习题

10.老师巡视幼儿完成情况

11.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第8页

12.讲解练习册解题方法

13.小小书、放书包、轻轻拿、轻轻放,老师夸我好宝宝

14.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