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过程,教案的创新设计能够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有趣的电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及蕴意。
2.发展幼儿初步的分析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并勇于尝试的道理。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意义。
活动难点:
发展幼儿比较分析能力,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听,这像是什么动物发出的脚步声?小马来了,它还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内容1.第一段师:故事中有谁?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老马让小马做什么呢?(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那有谁知道磨坊是用来干什么的?(磨坊是用来加工麦子的地方)那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呀?(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河水哗哗哗,它心里想到了谁?小马心里怎么样呀?(害怕,左右为难)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办?
2.第二段师:我们接着往下听!小马遇见了谁呀?(老牛)那小马和老牛说了什么呢?(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水很浅,刚没小腿,能淌过去)你们想不想学学小马和老牛的对话呀,那老师做小马,你们做老牛好吗?(注意对话语气)3.第三段师: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正准备过河呢,咦,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一起来听一听!
师:小马正准备下河呢,突然谁来啦?(小松鼠)小松鼠来了,那小松鼠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呀)我们也来学一学小松鼠的话!
师: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到底听谁的?你觉得谁说的话有道理?如果你是小马怎么做?
4.第四段师: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做呢?一起听一听。
师:老马是怎么和小马说的?你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吗?为什么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浅,松鼠说深?老牛和小松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小朋友也一起动脑筋帮小马想一想。演示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两种动物的区别。(原来老牛因为身材比较高大,所以它觉得水很浅,小松鼠因为比较矮小,所以它觉得水很深,老牛和小松鼠它们说的话对于它们自己本身是有道理的。)师:小马明白了(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它又准备下河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那这一次小松鼠又对小马说了什么呀?(怎么?你不要命啦!)那小马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试试吧)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勇敢)师: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么深,为什么?演示图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区别。
(小马呢不高也不矮,所以它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原来,在面对同一条河时,因为自身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看法也不一样,只有试了才知道。)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涵义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马吗?喜欢它什么?它是一匹怎样的小马?(懂事、能干、有礼貌,勇敢)总结:小朋友在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动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大胆地去试一试,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四、为老师做件事,结束活动。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2
活动内容:wake up!冬眠的动物醒来啦!
设计思路:这几天,我们正进行着有关“春天”的活动。今天的这个活动就是围绕“春天的动物”中冬眠的小动物进行的。孩子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加上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啦!”这个版面(可以自由拉动墙壁上的小动物)因此他们对冬眠的小动物有了更大的兴趣。午睡时,叶晨小朋友问起了“小猪冬眠吗?”户外活动时王宇劼问起了“小蜗牛冬眠吗?”孩子们从家里收集了许多资料,有的带来了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带来了毛绒玩具,还有的带来了有关冬眠动物的故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游戏活动,目的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有关冬眠的动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哪些动物是冬眠的。
2、尝试在游戏中说说英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幻灯片、冬眠动物版面、动物头饰、春天歌曲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最近我们忙着做件什么事情?(寻找哪些是冬眠的小动物)说说你找到的冬眠的小动物有哪些? 二、观看幻灯,师生讨论 讨论幻灯片中的小动物是否冬眠(其中有争议的.地方可让幼儿问问客人老师或在“小问号”内记录)
三、游戏《wake up!冬眠的动物醒来啦!》
1、个别游戏 玩法:幼儿对纸袋里的小动物说些有关春天的话,然后把冬眠的小动物拉出来。
2、集体游戏 玩法:幼儿做冬眠的小动物,教师做叫醒小动物的人。听到“冬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开始冬眠啦!”幼儿做睡觉状。听到“春天来了,冬眠的动物醒来了。小青蛙,wake up!wake up!”小青蛙就做醒过来的样子。然后再去把其它冬眠的动物叫醒。直至所有的小动物都醒过来。
规则:冬眠的动物听到“wake up!wake up!”才可醒来。叫醒小动物的人要说一些有关春天的话。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1、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2、感知(大小不同的)蛋在水中能否浮起来与水中盐的多少有关。
方法:学习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能力: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a)教学实验材料:以组为单位,每组实验材料有:鹌鹑蛋、鸡蛋、鸭蛋各两个,装有水的水槽三个,盐若干,勺子一个,漏勺一个,搅棒一根,擦手布一块,纪录笔每人一支。
b)科学术语及词汇:计量。
c)可能的难点:为什么有的蛋是躺着的,有的蛋是立着的。
d)学生的课前准备:知道在水中放盐能让蛋浮起来。
e)实验纪录:每人一张猜想的表格,每组一份实验纪录的表格,全班一份实验结果总表。
有趣的蛋(1)猜想表蛋的名称放几勺盐鹌鹑蛋鸡蛋鸭蛋
有趣的蛋(2)实验结果表蛋的名称放几勺盐(1)放几勺盐(2)鹌鹑蛋 鸡蛋鸭蛋
有趣的蛋(3)全班实验结果表第几组蛋的名称放几勺盐(第一次实验)放几勺盐(第二次实验)
1鸡蛋 鸭蛋 鹌鹑蛋
2鸡蛋 鸭蛋 鹌鹑蛋
3鸡蛋 鸭蛋 鹌鹑蛋
4鸡蛋 鸭蛋 鹌鹑蛋
f)时间安排:40分钟左右。
教学过程:
a)情景引入:“把鹌鹑蛋、鸡蛋、鸭蛋放在水中,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
b)预测猜想:小朋友猜一猜,把这些蛋(鹌鹑蛋、鸡蛋、鸭蛋)放入水中要用几勺盐才能浮起来呢?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c)问题探讨:探讨在水中放几勺盐这些蛋才能浮起来。(有的孩子说:“我觉得鸡蛋放8勺盐可以浮起来,我觉得鸭蛋放3勺盐可以浮起来。”还有的孩子说:“咱俩猜的有点一样,鸡蛋和鸭蛋猜的一样,鸡蛋放8勺盐可以浮上来,鸭蛋放9勺盐可以浮上来。”)
d)分组实验:1、分组实验与猜想比较
(1)出示实验结果表,幼儿观察。
(2)幼儿分工合作,逐次进行实验并纪录结果。(一名幼儿观察纪录,一名幼儿放盐,一名幼儿搅拌并取放蛋,其中一组幼儿讨论结果。实验表现:有的放盐时放了一大满勺盐,有的放了大半勺盐;有的组是纪录总数,有的组是放一勺盐就画一个勺子。)
(3)小组内部个人将猜想纪录与小组实验纪录进行比较。
2、小组内将三中蛋的结果进行比较。(教师:“你们看一下纪录表,你发现什么了?”幼儿:“鹌鹑蛋有的盐最少,鸡蛋比鹌鹑蛋用的盐多一勺,鸭蛋比鹌鹑蛋多3勺,鸭蛋比鸡蛋多2勺。”教师:“为什么?”幼儿:“鹌鹑蛋最小,鸡蛋有点大,鸭蛋最大”)
3、小组之间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1)小组推选一人讲述自己组的实验结果,教师在总表中进行纪录。
(2)幼儿观察总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并讲述自己组的实验方法,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最准确。比较各组实验总表。(教师:“为什么你们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呢?”第一组的孩子说:“我们组的筷子搅的时间长。”请负责放盐的孩子示范乘盐的多少不一样:有的一满勺,有的大半勺。)比较各族实验材料,发现问题。(通过比较,幼儿发现有的蛋是站着的,有的是躺着的。)(有的孩子说:“我们组的鸡蛋是躺着的,你们组的蛋是站着的。”另一个小朋友指着躺在水里的蛋说:“躺着的水婚,里面还有盐,站着的水很清。”还有的小朋友说:“有的蛋露出来的多,有的露出来的少。”)
e)实验纪录:幼儿在表格中进行实验纪录学习用计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纪录.
f)集体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发现小的蛋放的`盐少,就会浮起来,大典的蛋放的盐多才可以浮起来。发现有的蛋是躺着的,有的蛋是立着的,有的里面还有盐。
活动评析:
1、教师有的导语指示不太明确。如:小朋友先商量,然后来分工。
2、表格设计不太规范,不利于幼儿横向比较,表格如下:
3、小组实验表:孩子还感兴趣,再次进行探索,所以预留第二次实验纪录空格。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且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己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与测量对象的关系活动中应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工具进行测量。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乐于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积木木棒、铅笔、大熊图片
?活动建议】
1.出示大熊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大熊制作一个和桌子差不多长的玩具橱,可他不会,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工具和测量长度。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的长度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不同方法。
(2)请个别幼儿演示,提醒其他幼儿进行观察。
(3)示范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4)请幼儿运用心经验擦亮并记录。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工具测量。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p28,选择两种不同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测量的次数。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量次数和结果不一样?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4)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感兴趣的物品。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5
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七巧板的由来及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能力目标:①掌握ti七巧板的分图方法,能自制七巧板;
②能够根据幼儿的智力发展程度选择相应的游戏方法;
③掌握对幼儿的七巧板游戏进行指导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制七巧板、掌握七巧板游戏规则及基本玩法,让学生体会到七巧板的乐趣和创意完成后的喜悦,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创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七巧板的玩法与规则。
教学难点:七巧板的制作方法。
教学
过程
揭示课题:“有趣的七巧板”(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问题导入
以动画的方式导入“七巧板是什么?”这个问题
二、讲解七巧板人文背景
让学生了解七巧板是由北宋年间黄伯思发明的“燕几”演变而来的
三、讲解并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1、讲解演示七巧板的分图方法(五条线的划法)
2、用剪刀沿线沿线剪裁并将裁开后的每块板涂上不同的颜色
四、讲解并演示七巧板的玩法与规则
1、依图成形
2、见影排形
3、自创图形
七巧板游戏规则:
1、拼摆任何图形都必须把七块板全部用上;
2、各板在拼摆时不能重叠放置。
五、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指导幼儿拼图时应当注意幼儿的.智力发展程度来选择难以不同的图形
六、小结
再一次强调七巧板可以使幼儿在观察力、想象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作为幼儿园重要的游戏形式之一,结构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对结构游戏有一个全方位的深入了解。
2、本节微课用动画情景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己制作七巧板并熟悉七巧板的玩法与规则,强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今后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奠定必要的基础。
3、但本节微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录制过程中音质不是很好,且无学生互动,在今后的微课制作中会继续改进。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6
活动内容:
?有趣的尾巴》
活动目标:
(一)认识一些动物的尾巴,初步了解他们的用途。
(二)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三)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五)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
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难点:
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活动准备:
(一)《有趣的尾巴》视频资源(二)小兔、猴子、袋鼠等图片。
(三)相关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出示松鼠图片,让小朋友叔叔松鼠的特征。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几种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①出示猴子的图片,认知猴子尾巴长的特征。
②依次出示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尾巴的特征。
③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独立说出动物尾巴的特征。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①出示老牛的图片,让幼儿猜猜牛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②用问答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袋鼠、鳄鱼、响尾蛇尾巴的作用。
③依次依次出示金鱼、燕子、啄木鸟、蝎子、猴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他们尾巴的作用。
④再次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动物尾巴的作用,加深影响。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说一说在自己的收获,激发幼儿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兴趣。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有趣的电教案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及作用。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壁虎借尾巴》、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鱼、牛、燕子和壁虎四个小动物图片。
师:今天老师请客人来了,你们看看是谁呢?他们都丢了什么?(尾巴)
请你们帮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尾巴吧。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听听故事里小动物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放课件)
二、幼儿边看边听故事《小壁虎借尾巴》,放到小动物说它们尾巴的作用时暂停,请小朋友学说小动物的话。
提问:鱼、牛、燕子和壁虎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汉字卡:保持平衡、驱赶蚊虫、掌握方向、保护自己)
三、幼儿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看老师请到的客人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1、分别出示松鼠、马、乌鸦、老虎图片,说说他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松鼠尾巴的作用:睡觉时尾巴盖住身体,平时用尾巴保持身体平衡。
马尾巴的作用:奔跑时尾巴起平衡作用,平时将尾巴当“苍蝇拍”,左抛右甩驱赶蚊虫。
乌鸦尾巴的作用:在飞行时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掌握方向。
老虎尾巴的作用:当有动物袭击时,可以把自己的尾巴当武器来保护自己。
2、老师还请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出示啄木鸟和袋鼠,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
啄木鸟尾巴的作用:啄害虫时,用尾巴作支撑物,是支撑身体的。
袋鼠尾巴的作用:奔跑时起平衡作用,休息时尾巴与它的后腿形成三角形起到支撑作用。(出示汉字卡:支撑身体)
四、小结:
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对它们的生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形状不一样,而且用处很大。有的动物尾巴是保持身体的,如鱼、松鼠;有的动物尾巴能驱赶蚊虫,如牛、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掌握方向,如燕子、乌鸦等;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护自己,如虎、壁虎;还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如啄木鸟、袋鼠等。
五、游戏:比尾巴。
幼儿带动物头饰,分两组,说出我是xx,我的尾巴能怎样(边做出动作或学动物叫声)。
延伸:揪尾巴。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本次活动正是通过课件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动物尾巴的形状,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从而养成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我认为是对动物没有兴趣和缺乏积极探求的欲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培养对这些幼儿的求知欲,使其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