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评价标准应明确,以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反思学习成果,通过教案的合理安排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蒙氏活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蒙氏活动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喜欢摆弄、喜欢模仿,而切水果、蒸水蛋等活动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做,却又难得有机会实践的活动。在食品加工区开展“快乐小厨师”的系列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并可帮助孩子们建立初步的游戏规则。
活动一:蒸水蛋
【活动目标】
1、学会“打蛋”和“搅拌”。
2、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分享意识。
3、在老师的帮助下将碗勺收拾干净,摆放整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微波炉一台、打蛋器一个、鸡蛋2~3个、围裙若干、碗、勺等每人一份,调味瓶一盒(内有食油、盐)。
【活动过程】
1、示范打蛋、搅拌:将蛋拿出,请小朋友观察蛋的形状和颜色,随后将蛋轻轻地在工作台敲破,用小碗盛好,并用打蛋器搅拌直至均匀(加上适量的水和盐)。
2、幼儿打蛋:系上围裙,将蛋与打蛋器放到工作台上,将碗和勺清洗干净,开始操作。注意要及时将蛋盛在碗里,避免掉到桌上或地毯上。
3、幼儿学习搅拌:左手抓住碗,右手用打蛋器轻轻搅拌直至均匀(加水、盐)。
4、蒸蛋:将蛋放到微波炉里蒸五分钟(由老师操作完成)。
5、分享:将蒸好的水蛋取出,用勺切开,分别盛在几个碗里,温度适宜时邀请其他
小朋友过来一起品尝。
6、清洁:将用过的碗、勺、打蛋器用清水冲洗干净。
【活动延伸】
鸡蛋还有许多不同的做法,比如我们还可以做“煎鸡蛋”。
活动二:切水果
【活动目标】
1、独立操作将水果切分成一份一份的小片。
2、学习“切”的正确方法,增强手眼协调性及动作的准确性。
3、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分享意识。
【活动准备】
1、孩子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梨等。
2、幼儿专用的水果刀、案板、围裙按小组活动人数准备。
3、教师提前在各种水果上面用红色水彩笔画好切线。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右手拿刀,左手按住水果,沿着切线一截一截地切下来,并将切好的水果放到指定的碗里。
2幼儿系上围裙,将案板及水果刀清洗干净,并将要切的水果一一取出。提醒孩子注意水果刀的刀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避免受伤。
3、搅拌:取出一小勺果酱放到切好的水果盘里,不断地进行搅拌直至均匀。
4、分享:将搅拌好的水果,尽量均匀地分到各个碗里,邀请大家来品尝。
5、清洁:将用过的碗、勺、案板在洗手间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回原处。
【活动延伸】
另外可进行切香蕉、切苹果、切黄瓜、切梨、切橙子等活动。并且还可以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活动,进行一次“水果沙拉”的制作。
活动三:制作水果沙拉
【活动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促进社会性发展。
2、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请中班两名小朋友和小班两名小朋友共同合作完成。
2、幼儿专用的水果刀两把、案板两块、围裙四件。
3、各种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各种味道的果酱。
4、教师提前在各种水果上面用黑色水彩笔画好切线。
5、中班孩子已经提前学会“切”的动作,小班孩子已经提前学会“搅拌,,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四名幼儿自由讨论分工:香蕉、苹果谁负责切?梨和西瓜谁负责切?谁负责搅拌果酱?在老师的引导下合理分工:中班小朋友负责“切”,小班小朋友负责“搅拌”。
2、幼儿分工后同时进行操作:中班2位沿着切线将水果切下并且将不同的水果分盛在不同的碗里;小班小朋友在切好的各种水果片里放入各种味道的果酱进行均匀搅拌。
3、分享:大家一起将搅拌好的水果,分到各个碗里,邀请大家来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说一说:在刚才的活动中我做了些什么?谁帮助了我?自己又帮谁做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4、清洁:大家一起将用过的碗、勺、案板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放在指定的地方,解下围裙(可以鼓励中班小朋友帮小班小朋友解下围裙),放回原处。
【设计评析】
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宜的活动。孩子们每天在这样的真实环境中,做一些平时在家里想做而爸爸妈妈常以“危险”为由拒绝他们进行的工作,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身体动作需求和心理需求,而且促进了人际交往、语言、小肌肉等多方面的发展。所以陕乐小厨师,的系列活动是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并能不断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教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逐步引导孩子独立性的发展。鼓励孩子独立进行操作,并非是没有任何约束或规则的放任。它要求孩子具有一定的操作熟练程度,在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后才能进行。所以在刚开始的阶段,还很难做到让孩子们完全独立操作,而是逐步引导孩子独立性的发展。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孩子们的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当他们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时,就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当家做小主人了。
小班和中班两个班级共同进行活动,大大促进了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为不同年龄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操作,去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幼儿园小班蒙氏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圣诞老人、圣诞树的由来,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2、了解圣诞节的吉祥物,知道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
3、通过欣赏歌曲《圣诞快乐》感受“四三拍”欢快的节奏,尝试进行打击乐配器。
4、通过尝试制作装饰圣诞树、圣诞老人,画心中的圣诞,折圣诞帽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喜悦。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6、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圣诞》主题的图书和故事。
2、圣诞帽,动物数群卡,有关圣诞布置的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数群卡。
3、铃儿响叮当vcd碟片、多媒体课件。
4、剪刀、胶水、抹布、画纸、油画棒、彩色皱纹纸等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圣诞节到了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
2、你们以前听过这首歌吗?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这首歌说的'是什么事情吗?
3、什么是圣诞节?圣诞节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吗?圣诞老公公是谁?圣诞老公公是怎样给小朋友送礼物的?老爷爷为什么会有一棵挂满礼物的树?
4、播放媒体课件,了解圣诞树的传说。
二、介绍活动材料和要求
1、美工区:
用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的方式制作圣诞树。
幼儿通过看流程图,尝试折圣诞帽。
画画要送给朋友的圣诞节礼物。
2、益智区:
戴上圣诞帽,扮演圣诞老人给小动物送了礼物,根据小动物的数量给它们送相应数量的礼物,并一边叙述:几只某某动物我送你几个某某礼物。
3、阅读区:
排图讲关于圣诞节的故事,通过理解、阅读故事中的文字,将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三、幼儿自选区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帮助美工区的幼儿看懂折叠圣诞帽的步骤图,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在彩纸上画出圣诞礼物,让幼儿剪下装饰圣诞树。
2、要求幼儿在操作送礼物的时候要一边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鼓励阅读区的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自己对图片的理解。
四、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互相赠送礼物,表达节日的祝福。最后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幼儿园小班蒙氏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捏的技能,并运用辅助材料表现出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2、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发展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用团、搓、捏的技能,并运用辅助材料表现出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用团、搓、捏的技能,并运用辅助材料表现出小刺猬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份橡皮泥
2、泥工板一块
3、老师范例一个
4、火柴棒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有一种小动物,它全身都是刺,当发生危险遇到了敌人的时候,它就会卷成一团,变成一个刺球,这样敌人就伤害不到它了,而且到了秋天的时候它就会在地上打滚,把果子刺到它的身上去,带回洞里去,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
2、老师:对啦,那就是刺猬,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做一只小刺猬。小朋友们看一看,刺猬身上有什么啊?
幼儿:对了,有许多许多尖尖的刺。
3、老师:刺猬身上有很多刺,这些刺是尖尖的形状是用火柴棒做的,我们再来看看刺猬的头,刺猬的头像水滴,前面也是尖尖的,身子就是一个椭圆形的半圆形!再给它添上脚,脚用小小的圆来表示吧!大家看一看。
4、出示老师的范例,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观察。
二、基本部分。
(分发操作材料)
老师:现在呢,老师就把橡皮泥和泥工板发给小朋友,请你们把橡皮泥放在桌子中间,我们现在开始来做小刺猬啦!
老师分发橡皮泥,和泥工板,请小朋友们拿出一团橡皮泥。
老师:我们先来做刺猬的身体,揉成椭圆形,然后我们把长长的火柴棒擦在在刺猬的背上,把黑黑的这一头留在外面。我们来做刺猬的头部,头部像一滴水珠,水珠尖尖的.地方就是刺猬的嘴巴,嘴巴做好了吗?
(幼儿继续操作)
老师:好的,现在大家一起来用少量的橡皮泥揉成刺猬的脚吧,只要用一点点的橡皮泥就可以了。
三、评价活动。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做的怎么样吧,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作品放在桌子上,老师来看一看吧。
(表扬操作较好的幼儿)
四、收拾材料。
五、活动结束。
老师:好了,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橡皮泥装起来放在桌子上,大家先一组一组把橡皮泥拿上来,收拾好了橡皮泥再把泥工板像传书一样给火车头。
幼儿园小班蒙氏活动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
1、有湿度的碎泥
2、粽叶若干、橡皮筋
3、范例、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
(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
(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
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
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互相交流、分享有关端午节的经验。结束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展示。
幼儿园小班蒙氏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四肢概念,探索身体动作的各种可能性。(重点)
2、幼儿结合音乐,能听指令练习“几肢着地”。(难点)
3、培养幼儿合作,互相帮助的意识并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c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几肢着地》,进入活动场所(幼儿初次听音乐,感觉音乐的休止时,停止行走。)师用“wu”在音乐的休止处发出音阶的下滑行,上滑行。
二、基本部分。
导入游戏:我来问,你来说。
师:现在小朋友们和何老师玩游戏,我来问,你来说。
师:我的小朋友告诉我,你的小手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小手在这里。
师:小朋友告诉我你的小脚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小脚在这里。
师:小朋友告诉我,你的胳膊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胳膊在这里。
师:小朋友告诉我,你的小腿在哪里?
幼:何老师,我的腿在这里。
师:还记得何老师告诉过小朋友们,我们的胳膊和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四肢
师:我们的胳膊和腿有一个名字叫:四肢。
三、大肌肉活动《几肢着地》。
1、游戏:我来说,你来做
幼儿通过“一肢着地”到“无肢着地”,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启发孩子们探索、创造符合要求的身体动作的可能性。
师:小朋友现在何老师一起活动活动我们的四肢吧。
2、请幼儿俩俩合作,进行游戏“几肢着地”。
3、播放音乐:请孩子们通过“行走”和“停止”感知乐句(乐句的休止处)
4、幼儿听音乐,在乐句休止前的地方教师提出“几肢着地”,请幼儿们在乐句的休止时创编相应的动作。
5、请幼儿俩俩合作,进行游戏“几肢着地”。(培养幼儿的合作互相帮助的意识)
此处根据孩子的做的情况,进行反复游戏。
四、结束活动:游戏歌曲《小跳蚤》。
师:我们的四肢活动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小朋友们何老师一起用我们的小手给四肢按摩按摩吧!(播放音乐《小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