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是教师的指南,也是学生学习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教案的整理,教师能够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下面是小文学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含0的乘法教案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含0的乘法教案篇1
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练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乘法口诀复习题。
二、创设情境
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了。
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提数学问题。
第(1)个问题:每行栽4棵,6行栽多少棵?
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4×6=24(棵)。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2.探讨方法。
(1)引导: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
(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
四、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四的第6、7题。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五、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棵)
24÷4=6(行)
24÷6=4(棵)
含0的乘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①(出示主题图1)
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
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
2+2+2=6(只)
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
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
3+3+3+3=12(只),
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
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同组小朋友先思考,再互相讨论)
加数都相同。
(2)?试一试
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
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
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得多少?(思考,学生回答)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乘法
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主题图2)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你是怎么知道的?
4个2相加。
2+2+2+2=8
②如果再加入有4张桌子呢?8张桌子呢?
请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再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算式太长了,很麻烦。
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
(2)感知乘法。
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
写作4×2=8或2×4=8
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
(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
③算式的读法
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
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表示相同的加数。
“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
4×2和2×4
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个2相加。
(4)试一试
出示小鸡图。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列式。
5个4相加。
加法算式:4+4+4+4+4=20(只)
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
(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知识巩固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
学生填写,再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下面求摆。
每堆摆3个,摆4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每堆摆4个,摆3堆。
学生摆完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每小组代表相互读和说。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
含0的乘法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30练习六。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反馈表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①熟练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写单位名称。
②利用小刺过生日情境,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学策略选择:
①设置情境策略,创设小刺猬生日的情境,使这类数学问题就被故事化、生活化、情趣化,在客人一批批到来,小刺猬碰到各样的数学问题,因而激起了学生的解决问题欲望,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刺猬解决问题,也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②探究合作策略,当小刺猬的客人越来越多,碰到问题也越来越难,这样学生需要采用小组讨论、互说互动等合作学习的形式,也使更多的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表现自我;展示思维,进发智慧。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花儿后面藏着几?(课件出示)
1、62=123=204=102=186=
186=205=246=255=122=
2、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
有24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
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二)解决问题练习(小刺猬生日)
下面1-4要求独立写出解决问题所列的算式,并写上单位名称。
1、今天是小刺猬的生日,一大早它就来到森林,它在干什么呢?
(第29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①请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为什么运水果,引发学生的兴趣。它碰到什么问题?
②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的所需要的信息。
③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独立解答。
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
123=4(次)
2、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客人,它们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
①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个?
123=4(个)
?备选】如果学生提出小刺猬也要分到苹果就继续提问
②如果小刺猬也要分到苹果,那每人几个?124=3(个)
3、小兔对刺猬说:30根萝卜,每筐装5个。
小刺猬想:要几个筐啊?
30根萝卜,每筐装5根,需要几个筐?305=6(个)
4、小刺猬拿出家里的筐一看,只有5个筐,不够怎么办?
我只有5个筐,怎么装?305=6(根)
5、小猴送来了24只桃子,小刺猬想把桃子分给已经来的客人。
小猴带来24只桃子,每个客人5只桃子,够分吗?
?备选】若学生提出每个客人5只太多了,每人分少一些。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新问题,再解决。
6、客人越来越多,还来了小松鼠、小花鹿、小熊,它们带来了草莓、香蕉、和玉米。你能继续编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吗?
?备选】如果前面学生已经比较熟练解决除法问题,这里就给出要求,全部放手让学生讨论。如果学生设计除法问题还熟练,就先请以经掌握的学生举例,再讨论。
①小组合作,整理已经知道的数学信息,补充信息,设计新的问题。②反馈。
(一)巩固口诀求商
(二)教师提供情景图,由学生把故事讲出来。
1、着重引导学生找含数字的信息,如要运12个苹果每次只能运3个
2、熟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就算成功。因此,一般性的问题、练习就应多让这类学生参与。
3-4、两类除法问题,注意学生单位的填写,及时给与纠正。
5、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差异,获得成功的能力也有层次差异。如学有余力的学生富于挑战,对于他们来说,攻克了思维难度大的问题才算成功。
6、通过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实现交流,优化教育效果,培养创新思维。
五、教学片断实录
师:今天是小刺猬的生日,一大早它就来到森林,它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情景图)
生:它去运苹果招待客人。
师:从图中你还能发现那些与数字有关的信息吗? 并设计问题吗?
生1: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多媒体出示)
全班解答:123=4(次)
师: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客人,它们是谁啊?(课件出示情景图)
生:小兔子。
师:它们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个?(多媒体出示)
全班解答:123=4(个)
生:小刺猬可以分到苹果吗?
师:如果小刺猬也要分到苹果,那每人几个?全班解答:124=3(个)
师:小兔对刺猬说:30根萝卜,每筐装5个。(课件出示情景图)
小刺猬想:要几个筐啊?
30根萝卜,每筐装5根,需要几个筐?(多媒体出示)
全班解答:305=6(个)
师:小刺猬拿出家里的筐一看,只有5个筐,不够怎么办?(课件出示情景图)
我只有5个筐,怎么装?
生:每个筐装得满一点。
师:那每筐装几个?
全班解答:305=6(根)
师:小猴送来了24只桃子,小刺猬想把桃子分给已经来的客人。(课件出示情景图)
小猴带来24只桃子,每个客人5只桃子,够分吗?
生1:已经来了5个客人,每个客人5个是不够的,那需要25个桃子还少1个。
生2:如果每个客人4个桃子,5个客人够分,而且还有4个留给小刺猬。
6、客人越来越多,还来了小松鼠、小花鹿、小熊,它们带来了草莓、香蕉、和玉米。你能继续编含数学问题的故事吗?
小组1:小刺猬生日,一共有9位,小熊带来了27个玉米,每位分到几个?
小刺猬生日,一共有9位,每个人分到5颗草莓,小松鼠带了几颗草莓?
......
六、教学反思
(一)所有的问题都在随着故事的发展一个一个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整堂课下来很流畅。像这样把知识和问题置于学生喜爱的情景,通过情境的艺术渲染呈现给学生,有利于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心向,思维活跃地进入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分析解决问题。
(二)学生虽然还不能熟练说出除法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根据算式设计出除法问题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12个苹果按照每3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
最后一个环节是设计问题,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抽象数学算式具体化了,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了,学生经历了设计问题一改正一再设计一再改正直到设计出合理的问题,脑海里除法的概念逐步加深,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含0的乘法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授课课时:1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2、3页。
授课时间:1.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含0的乘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
1.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3. 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数字“1”表示。现在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几? ( )
2. 如果取这 的 ,现在得到的是整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看图得出结论 )
3. 如果再取这 的 ,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图验证)
?设计意图:讲课一开始采用了看图说分数的方式引入,既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 公顷,再把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公顷。
5. 得出结果
根据大家的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6. 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二)探究几分之几乘几分之几的算理算法
1. 尝试猜想
请你试着用这个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求 公顷的 ,用乘法算式表示就是 。根据我们刚才的想法,结果应该是?( 公顷)。这个猜想正确吗?能不能想办法来进行验证?在老师提供的练习纸中画一画、算一算,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打开课本第4页看一看。
2. 探究验证。学生自行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完成的学生可以完成例3做一做第2题进一步验证)
3. 验证反馈
(1)请几个采用不同验证方法的学生进行一一展示。
(预计方法:a. 画图(图形或线段);b. 转化成小数再进行计算;c. 利用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2)请已经完成例3做一做2的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结果及得到的想法。
4. 得出结论
看来咱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在同学讨论回答后得出结论: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设计意图: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在本节课的设置上先提供了探索的范例,再让学生提出猜想,最后通过举例、验证形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使学生既获得了探索的体验,又掌握了基础知识。】
三、展示交流(展示交流,调拨归纳)
简化计算过程
根据我们所得的结论,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出示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千米/分。
(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 读题,独立列式并解答。
2. 反馈
(1)题(1)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
(2)题(2)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在计算时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3)对比体会得出结论:在计算时,先仔细观察数的特征,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会比较简单。
3. 练习
例4做一做1。
?设计意图: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至关重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体会到在分数乘法中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对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很有帮助。】
四、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 基础练习
(1)先看数再计算(练习一6、7两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反馈时通过对比、纠错让学生明白先观察数的特征,可以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这样能又对又快地得到结果。
预计错题,估计错例:由于4和 的分子相同,学生有可能会将整数4与分子4相约分,在计算 时,结果错算成 。应该使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将整数与分母约分(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一的6、7两题并在一起,并将题目的考查形式改成先看数再计算,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发现通过观察可以感知数的特征并进行约分,这样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正确率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第6题不以改错的方式出现,而直接以计算题的方式出现,是出于不强加错的思考,来自于学生的错例,学生更易于记在心上。】
(2)完成例3、例4做一做剩下的题
反馈校对、纠错。
在校对答案后,可以进行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乘法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
2. 练习提升
在○里填“>”“<”或“=”。想一想,哪些式子,你不计算就可以直接填出来?
○ ○ ○ ○
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哪些式子可以不计算就直接得出结果。
(1)题1、题3主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理解;
(2)题2、题4主要是对分数计算方法的巩固。
?设计意图:计算的练习往往比较枯燥,这时题目的设计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们在练习反馈中既对分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回顾,又将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还对计算方法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对学生的思维的拓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3.拓展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的小结中,对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含0的乘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学习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观察、联想、推理,在探索与交流中编出6的乘法口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进行认真学习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三五( )四五( )5×2=( )5×3=( )二五( )五五( )5×1=( )5×4=( )
二、新课。
1.学习6的乘法口诀。 由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出示1箱可乐图。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下列问题。
(1)1箱里有几瓶可乐?
(2)表示几个6,一份是几?
(3)怎样列乘法算式?
(4)口诀是( )六得( )? 板书:6×(1)=(6)
(1)个1份 口诀:(一)六得(六)
(5)1箱装6瓶可乐,2箱装几瓶,2箱就是几个6?
(6)怎样列乘法算式?
(7)谁会编一句口诀? 板书:6×(2)=(12)
(2)个1份 口诀:(二)六(十二)
(8)3箱、4箱、5箱分别装几瓶可乐,分别表示几个6?
(9)怎样列乘法算式?
(10)口诀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从三六到五六的口诀。
板书:6×(3)=(18)
(3)个1份 口诀:(三)六(十八) 6×(4)=(24)
(4)个1份 口诀:(四)六(二十四) 6×(5)=(30)
(5)个1份 口诀:(五)六(三十)
(11)6箱装几瓶?你是怎么算的?7箱、8箱、9箱呢? 怎样列式?请你编出六六、六七、六八、六九的口诀? 板书:6×(6)=36
(6)个1份 口诀:六(六)(三十六) 6×(7)=42
(7)个1份 口诀:六(七)(四十二) 6×(8)=48
(8)个1份 口 诀:六(八)(四十八) 6×(9)=54
>>(9)个1份 口诀:六(九)(五十四)
(12)在这9句口诀中,哪几句是今天新学的,如何能很快将它们记住?
2.练一练
(1)拍手游戏,同桌两个同学边拍手边对六的'口诀。
(2)算一算。
2×6=1×6=6×7=二六( )一六( )六七( )3×6=6×6=8×6=三六( )六六( )六八( )6×4=5×6=6×9=四六( )五六( )六九( )
(3)说一说。
一盒彩笔6枝,2盒多少枝?3盒、4盒9盒呢?
(4)在( )内填数。
( )×3=186×( )=42( )×6=48( )×1=69×( )=54( )×6=36
三、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6×(1)=(6)
(1)个1份 口诀:(一)六得(六) 6×(2)=(12)
(2)个1份 口诀:(二)六(十二) 6×(3)=(18)
(3)个1份 口诀:(三)六(十八) 6×(4)=(24)
(4)个1份 口诀:(四)六(二十四) 6×(5)=(30)
(5)个1份 口诀:(五)六(三十) 6×(6)=(36)
(6)个1份 口诀:(六)六(三十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掌握编写口诀的规律。
2.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3.向学生进行认真学习、善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会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
教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6=4×6=1×6=6×6=3×6=9×6=7×6=8×6=
二、新课。
1.学习7的乘法口诀。
由瓢虫身上的7个点,引出7的乘法口诀。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下列问题
(1)1个瓢虫身上有几个点?
(2)1个7是几?
(3)口诀是什么?
板书:7×(1)=(7)
(1)个1份
口诀:(一)七得(七)
(4)2个瓢虫身上有几个点?也就是几个7?
(5)怎样列乘法算式?
(6)口诀怎么编?
板书:7×(2)=(14)
(2)个1份
口诀:(二)七(十四)
(7)3个、4个、5个、6个瓢虫身上分别有几个点,分别是几个7?
(8)怎样列乘法算式?
(9)口诀怎么编?
板书:7×(3)=(21)
(3)个1份 口诀:(三)七(二十一)
板书:7×(4)=(28)
(4)个1份 口诀:(四)七(二十八) 7×(5)=(35)
(5)个1份 口诀:(五)七(三十五) 7×(6)=(42)
(6)个1份 口诀:(六)七(四十二)
(10)老师引导学生编出七七、七八、七九口诀。
生:后三句口诀集体讨论,自学自悟。
板书:7×(7)=(49)
(7)个1份 口诀:七(七)(四十九) 7×(8)=(56)
(8)个1份 口诀:七(八)(五十六) 7×(9)=(63)
(9)个1份 口诀:七(九)(六十三)
2.练一练。
(1)送信。
把写有算式的一封封信,投入到写有七的乘法口诀的信箱中。
(3)说一说。
看图,摆2条鱼用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9条呢?
(4)算一算。
2×7=4×7=7×7=7×6=8×7=7×9=1×7=5×7=
(5)回答。九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九月份共有多少天?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四、作业
含0的乘法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含0的乘法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6、例7,做一做1~2,练习一5~11。
教学目标:
1、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2、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学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23+2/5
68-54
1/2(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33/5+1 1-5/721/25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 米,宽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宽是12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独立列式或启发自学,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
(2)指名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5、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